黄海分公司稻麦机械化生产技术提升空间探讨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ce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黄海分公司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本文拟在剖析分公司自然条件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基础上,通过对黄海分公司的各种农机具及配套农机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研究了稻麦两季的机械作业流程以及农艺技术配套特征,探讨了黄海分公司主要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植保机械以及收获机械的技术优势与提升空间,并从分公司的种植制度、推广应用的农艺技术以及农业机械配套设施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农机与农艺的协调配套问题与现代稻麦发展要求,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角度提出了黄海分公司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管理改进建议。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黄海分公司稻麦生产中的种植、耕整地、施肥、秸秆粉碎还田、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均达100%,田间植保、施肥机械化水平达90%,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98%,稻麦生产中的部分环节机械化配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通过对分公司的稻麦种植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以下问题需要进行改进与提升,一是耕整地作业环节流程偏多,对土壤的耕作层和通透性破坏性较大,并且增加了农时,建议可适度减少或者合并部分作业项目;二是降低小麦播种量,小麦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不利于稻麦高产群体构建,建议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降低播种量,小麦基本苗适宜值为180~240万/公顷,超出适宜播期范围,播种每推迟一天,基本苗每公顷增加7.5万左右,最迟条件下,基本苗数值不宜超过适宜穗数值的90%;三是更新水稻品种,水稻品种连续多年以连粳7号为主栽品种,品种有所退化,不利于当今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建议引进试验示范适合本区域推广应用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并能在2-3年时间内更新。3、通过对稻麦肥料投入时期和用量的分析,认为目前推广的技术未能及时跟上江苏省目前正在推广的施肥新技术,在目前要求减肥减药、绿色高效生产条件下,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重要的减肥途径之一。提出建议推广稻麦高产优质施肥技术,目前小麦高产田氮肥运筹比例为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追施氮肥的肥料利用效率能得到提升;大麦为追求品质,要求氮肥施用比例为7:1: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以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调;水稻使用长效肥改善施肥次数,减少机车整地作业程序,可以提升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同时提高追肥时期的准确性(适时性)。4、通过对分公司近几年的稻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各环节分析,建议一是仍需出台相关文件或以其他方式提升机驾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农机农艺配套作业质量;二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的农药品种,使防治时期、防治效果、防治药剂以及防治机械方面逐步向高质量、高标准的方向迈进;三是要注重新型植保机械与技术的引进与更新,特别是新型高效农机的应用,以提高机械作业水平和质量。5、通过对收割机械质量和效率的分析,尚存在着收割损失率与破碎率偏高、清洁度略高、秸秆粉碎匀铺程度偏低等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收割质量标准,依据不同机型、籽粒成熟度、籽粒水份高低等分类制定相关标准,从而降低收割损失,提高秸秆还田质量。6、通过对分公司农机管理现状与机制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分公司制定的相关农机考核只是针对国有农机以及国有机驾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对民营农机的相关考核制度;历年来未曾对农机作业质量标准进行追溯,形成不少机驾人员和农机户偷工减料,作业质量逐年降低。民营农机户和民营农机驾驶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分布不均匀,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国有农机部分管理人员和机驾人员老龄化严重,年轻的后备人才少;农业技术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人员数量不足,机械操作技能较差,大队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机械操作水平有限,真正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较难。7、在研究与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分公司稻麦两季的机械作业流程以及农艺技术配套等环节的分析,建议制定促进稻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完备稻麦生产与粗加工各环节机械的造型、升级与配套;推广适合本地生态生产条件、适应农机装备、轻简适用的稻麦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农机与农艺操作人员技能;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生产体系;强化稻麦产业整合联动,产、加、销一体化,实现生产、加工、流通行业的利润合理流动与共享。
其他文献
2012年5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讲话,对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各项工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