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成绩。《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地理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常常被忽视。影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内部、外部因素众多,地理教师则是重要的内部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本文作者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个原因,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供一定的帮助。基于教育实习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性的感悟,在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本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编制教师开放式调查问卷。根据教师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编制正式的学生调查问卷。以库尔勒市巴州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收回389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将有效问卷整理、分析,得出公信力靠前的六种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应这六种教学行为,结合理论,提出了旨在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六大改进策略:播放地理视频激发直接兴趣;优化教学语言培养感官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强化认知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调动间接兴趣;组织评价语言增强参与兴趣;讲述地理故事培养情感兴趣。在库尔勒市巴州二中高一(11)班实施了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证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必修3的学习内容为载体,结合高一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本研究提出的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策略。结果表明:(1)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均分由原来较低的8.6897分提升到12.6552分,学习兴趣提升了45.63%。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能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2)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均分由较低的44.7931分,提升到54.0862分,学习成绩提升了20.75%,同时,实验班学生的地理平均成绩为54.0862分,而对比班学生的地理平均成绩则为45.0172分,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出对比班9.051分。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能有效提升地理学习成绩。(3)实验后,学生对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情况总结如下:地理学习的信息源扩大、地理学习方式增多;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的机会增加、交流的深度变广,师生之间信任度加深;热点话题、本土话题的学习机会增加;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学习压力减小、学生选择文科的机率增多;报考地理学专业的想法萌生。因此,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4)实验后,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逐渐能都获得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逐渐能够体会到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产生。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提升地理学习兴趣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策略可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