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脏术后血乳酸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是人体内糖无氧氧化的代谢最终产物,可以有效并直接的反映组织细胞的循环灌注水平和氧供需是否平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由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Bypass,CPB)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不全等常导致低心排综合征,从而导致血乳酸水平的升高。.低心排过程经常出现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如果能够在术后早期发现相对的组织灌注不良和细胞缺氧状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有时可以改变临床结果。血乳酸水平的监测可以反映组织的缺氧与否。在术后早期氧供需是否平衡至关重要,血乳酸水平的变化与机体的氧供需和末梢灌注状态存在相关性。血乳酸浓度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反应机体氧供需状态的可靠和敏感的指标。对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几围术期的状态评估、预后评判以及指导治疗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变化规律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早期预测、早期干预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2011年3~10月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91例,根据患儿疾病的病理解剖情况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危重组(n=67)和普通组(n=124),测定两组患儿术后即刻、术后4h、8h、12h、24h、48h血乳酸水平,观察其变化,并计算出术后12h、24h、48h两组血乳酸清除率,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1.根据术后两组48h乳酸的连续变化的规律示:在先心病普通组患儿乳酸的变化8h内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而且降低的速度较快,8小时以后下降的速度明显减慢;而在危重组的患儿8h以内的变化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最低值也在1.8mmol/ml,8小时后会逐渐下降。因此监测8h前后的变化可以较好的预示疾病的转归。   2.危重组先心病患儿血乳酸水平在术后各时间段均高于普通组(P<0.05),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者则预后结果较好,乳酸水平持续升高者预后较差。普通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危重组。   3.191例心脏手术病人中,术后48h测动脉血乳酸均低于2.0mmol/L患儿118例,无死亡患儿;血乳酸水平2.0~4.0mmol/L者38例,其中死亡2例,死亡率为5.3%;血乳酸水平4.0~8.0mmol/L者24例,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12.5%;血乳酸水平8~15mmol/L者11例,其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36.4%。   4.两组术后在12h内血乳酸清除率均不高,但随后普通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上升明显(P<0.05),危重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呈负性趋势(P<0.05)。普通组与危重组相比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处于较高水平。   结论:   1.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动脉血乳酸变化与围手术期的患儿疾病的转归有密切关系。   2.患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者则预后较好,乳酸水平持续升高者预后较差,普通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危重组。   3.根据血乳酸水平变化规律进行早期预测、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不同剂量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炎性指标的影响,评价联合抗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依折麦布与
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的化疗方法缺乏特异性,化疗相关死亡率较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细胞色素C氧化合成酶2(synthesis of cytochrome coxidase2,SCO2)在乳腺癌组织及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沉默SCO2基因后对人乳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