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病毒人工感染锯齿华溪蟹及病毒在组织内的抗原定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名贵的水产养殖动物。随着养殖规模的迅猛发展,河蟹“颤抖病”成为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研究以本室保存的采自江苏宝应市患“颤抖病”的河蟹作为种毒,经过滤除菌后,人工感染野生的天然不带毒的淡水溪蟹—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denticulatum,俗称石蟹)并在其体内连续传代传至第七代。结果每一代石蟹都死亡,症状与河蟹自然发病相似。从而进一步证实河蟹“颤抖病”的病原是病毒。发病的石蟹的肝、肠、鳃、心脏等组织的病理切片显示发病的石蟹的肝、肠、鳃等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理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石蟹各内脏组织的超薄切片,发现在其神经、肝脏组织内有大量的病毒样颗粒,大小为50~100nm,有囊膜结构,并在神经组织内观察到晶格样包涵体结构。 用河蟹“颤抖病”病毒接种石蟹以研究其感染增殖特性,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半数致死量,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性以及检测不同的消毒剂对其作用。结果显示,温度对病毒增殖影响非常显著;口服途径和注射途径均能使石蟹感染发病,用石蟹测定“颤抖病”的LD50为1×10-6.45.ml-1种毒液;病毒对MgCL2、热、酸等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双季铵碘盐络合剂、有机碘制剂、高浓度的水产普通消毒剂对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望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 人工复制发病的河蟹组织匀浆,经过差速离心、PEG沉淀、超速离心、25%蔗糖垫底超速离心,Sepharose6B层析后,分离纯化得到病毒,以纯化河蟹的病毒制备兔抗血清,取第五代发病的濒死的石蟹的肝胰脏、鳃、肠、心脏等组织作石蜡切片,用HRP-SP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染色,结果表明,发病的石蟹的肝胰脏和肠组织细胞浆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其他文献
语文是职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当前大多数职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职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因此,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校本研修,制定了校本,经过实验,效果很好。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
摘要:历史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是促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学会合作、提高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情境教学的积极作用,倡导新课程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文教育目标。  关键词:历史课堂 情境教学教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而焊接工艺在各类工业原件和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保证工艺的质量,就不得不在电焊的焊接技术和电焊工的安全操作上下功夫,保证电焊工的各个方面的操作能够过关。而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又操作娴熟的高素质电焊领域的技术人才是工业企业急需且重视的,因此培养高效率的电焊工人是对相关工业企业竞争力和效益提升的有力武器。本文就电焊工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