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公益组织微信传播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工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节点上的一个中心点,变成了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活动,“指尖公益”日趋成为一种时尚。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微信因其自身的强连接性和多形式传播等平台优势,成为“渠道制胜”理念驱动下公益组织的首选。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组织信息传播呈现出社交媒体的特性和优势。本文探讨了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因,从中窥探目前这一欣欣向荣的行业局面,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文化原因,也有现实的技术支持;既有外在的媒介传播力,也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论文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重点研究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微信平台上的两个传播活动,通过“为盲童读书”、“99公益日”两个案例,从中总结出公益组织微信传播的规律:发挥名人的力量带动更多网民的参与,用简单易行的方式吸引参与,以期为其他公益组织提供借鉴。在公益组织的运营过程中,还发现其存在着伪公益、煽情化、用户轻信、资源配置不均、公益伦理等方面的风险,为此,文章提出公益组织要从传播品牌化、塑造公信力、成员媒介素养、传播手段、传播行为方面创新内部传播举措,也要规范传播秩序、创新微信管理机制、多元监督、传播过程合作方面构建外部传播机制,以期利用微信平台为公益组织赋能,为建设更健康有序的公益生态圈出谋划策,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基于微信的平台特性,提出未来公益组织的发展方向会朝着“连接——参与——改变”的模式演进,畅想以后的公益行业将朝着联系更紧密的方向发展,不仅是与公众间的联系,更是公益组织之间的联系,把公益活动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带动公益更广泛的参与,实现公益理念更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正>2015年12月22日,在元旦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食品报社和北京市蜂业公司(以下简称蜂业公司)共同开展的"牵手夕阳红,华林为老情"关爱健康系列公益活动在北京市第一社会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埋置术后血肿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以来置入扩张器发生血肿的61只扩张器的应用情况,按术后每个腔内置入一根或两根引流管分为A、B两组,其
基于图论最大权重生成树原理的投入产出定性分析和网络关系动态演化模型可以分别从比较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刻画产业结构演化的特点。本文基于1995年和2010年中国产业结构基础
新《普通高中法语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法语学科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