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因此研究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途径、方式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温州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以民营企业为主要特征的“温州模式”也一度成为国内不少地方政府仿效的主流经济模式。但从2003年开始,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温州本地要素瓶颈制约的加剧,温州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温州GDP的增速开始迅速下滑。2003年上半年,温州GDP增长滑落到浙江省倒数第二,7、8两月更是排在末位,国内舆论界也因此出现了“唱衰温州模式”的声音,甚至有经济学家据此认为“温州模式”在走向消失……。这表明,处在“十一五”新的发展起点上,温州已经到了破解产业层次低等深层次问题、推进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关口。温州经济的再度振兴,成为温州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政策调整优化也成了政府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温州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温州工业体系形成过程中,温州政府在经济职能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温州工业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政府采取了不少符合现代产业政策的措施,但同时这种产业政策是零星的、自发的、非动态性的。最近几年,由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温州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错过了最佳时机,温州经济位次在浙江省明显后移,工业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开始凸现,工业经济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笔者认为温州经济要重新崛起,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学习先进工业化国家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成果。本文拟通过对新型工业化背景、特征和产业政策相关理论的阐述,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工业发展历程、问题及主要原因的分析,探究上述问题解决思路,即如何在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实施适合温州的产业政策,为温州工业的崛起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