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更好地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总则和38项具体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作为新增的内容,将企业以增值为目的而持有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企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同时设立财政部重点课题以广泛、深入了解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现状,其中之一便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以2007-2012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3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研究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及经济后果,得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运用初期和后续期间对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而后结合具体案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分析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的不同动机,以及产生的经济后果,最后针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基本概念做出了介绍,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还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相关制度背景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动机。第四部分是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通过案例,分析了世茂股份公司为什么选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由此对EPS与ROA的影响,得出结论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更能反映企业实际经济状况贴近现实但利润波动较大;公允计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与股价存在正相关关系,能够传递出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便于中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进行参考。第六部分给出了结论,提出了完善公允价值的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