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讨论教学由来已久,既是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个学者从课堂讨论的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国外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实践,如美国等许多国家把它应用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成为当代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课堂讨论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课堂形式。在探究性学习、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中,课堂讨论都是不可或缺的课堂呈现形式。从理论上讲,课堂讨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社会化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目前有关课堂讨论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学者把原因归结于课堂讨论的组织不合理、讨论的主题不合适、课堂讨论控制不好、学生合作意识差等方面,并在实践中改进。笔者认为,课堂讨论中之所以存在这个问题,从深层次讲,是因为对课堂讨论的认识不足:注重讨论组织形式而忽视沟通;注重学生间合作,而忽视师生沟通;注重讨论的内容,而忽视了讨论内容的表达。沟通是课堂讨论的必要条件,沟通必须依靠一定的媒介来实现,沟通媒介更是课堂讨论效果的必要保证,尤其是课堂讨论中的有声语言沟通媒介,不重视沟通媒介的运用,课堂讨论最终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沟通媒介是课堂讨论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课堂讨论目的达成和思想政治课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与中介。为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的沟通媒介(主要是课堂讨论的有声语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研究手段,利用沟通媒介的相关理论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沟通媒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课堂讨论教学的效果。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对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及学术界的研究状况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同时也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进行阐释。第二部分,从总体上对课堂讨论和沟通媒介等理论的由来与发展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就新课改中课堂讨论与沟通媒介的联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讨论的主要沟通媒介就是有声语言,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有声语言对课堂讨论的重要意义,也就是沟通媒介对课堂讨论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继续对课堂讨论的主要沟通媒介——有声语言进行深究,得出课堂讨论有声语言的主要特点以及在课堂讨论中运用有声语言的具体要求。从而完成理论的研究,为下面的理论指导实践奠定理论基础。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观察、访谈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思想政治课堂讨论的沟通媒介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课堂讨论中的存在问题主要是信息表达障碍,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语言表达思想教育性不强;二是语言表达过于随意;三是语言表达重复罗嗦;四是语言表达语速失调,缺乏重点。第五部分,基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的沟通媒介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提出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沟通媒介素养的对策:一是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教学语言的思想性;二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中运用科学的语言;三是注意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讨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第六部分为结语,指出沟通媒介在课堂讨论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较大的难度,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