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银行在经济社会中一个重要角色—创造流动性。一方面银行流动性创造为经济社会提供了流动性,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流动性创造使银行积聚了大量风险,银行处于挤提风险之中。目前关于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转移角色上,没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更没有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测量的实证分析,主要是因为可得数据过于粗略和不完整,无法获取银行详细的经营业务数据。我国银行创造了多少流动性?流动性创造如何变化,哪家银行创造最多的流动性?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研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理论机制,最主要有两种理论:第一.存款者的即刻需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中介机构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差异,商业银行因此发挥了期限转换的作用,从而创造了流动性。第二.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非流动资产的出售需要较高价差来弥补逆向选择风险,从而使得银行的资产非常脆弱,正是脆弱的融资结构使得银行创造了流动性。使用目前主要的测量流动性创造的两种方法,测算出我国银行的流动性水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变化不大,影响我国流动性创造宏观因素因素GDP和利率,且对资产规模大的影响更加显著;微观因素主要是总资产和权益,也就是说我国银行流动性创造主要受到规模的影响。最后针对国银行流动性创造现状,提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