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分别隶属于鳅科(Cobitidae)、花鳅亚科(Cobitinae)中的泥鳅属(Misgurnus)和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我国广泛分布有天然二倍体(2n=50)、四倍体(4n=100)泥鳅以及大鳞副泥鳅(2n=48),这为泥鳅的多倍体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论文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和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正、反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xT和P×P。然后对这9组子代进行了生长性能比较和细胞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泥鳅与大鳞副泥鳅自交与杂交子代生长性能比较(1)受精率和相对孵化率:二倍体、四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自交与杂交的受精卵均可正常发育,并孵出幼苗。P×P组的受精率(93.10%)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D×T组的受精率最低(66.62%),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其它组的受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PxD>PxT>DxP>TxP>DxD>TxD>TxT。相对孵化率最高的是T×T(78.42%),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P×T(55.91%)最低,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泥鳅精子的受精能力低于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卵子的受精能力高于其它两种。但是,以大鳞副泥鳅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相对孵化率均较低。(2)存活率比较:对各组子代泥鳅进行了46周的养殖试验,对46周时的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D组的存活率最高,为52.77%,与其他组(除P×P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是P×P组,存活率为50.31%。T×D与DxT.TxP与T×T的存活率分别相当,各为42.33%、41.00%、30.89%和28.78%。存活率最低的三组是P×D(19.05%)、D×P(17.89%)和P×T(15.44%)。大鳞副泥鳅与泥鳅(二倍体、四倍体)的正反杂交子代存活率均较低,而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之间的正反杂交子代存活率处于中等水平。具有存活率优势的组合为D×D与P×P。(3)生长差异:对各组泥鳅一个月内生长的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得,T×P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其次是P×D组,显著高于余下其它的组合(P<0.05),最低的是D×D组,显著低于其它组合(P<0.05)。以二倍体泥鳅为母本的子代泥鳅全长均低于其它组合。一个月以后,p×p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全长与体重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第46周时,其平均全长与体重分别达到142.34mm与9.74g。以二倍体泥鳅为母本的子代泥鳅全长与体重增长依然低于其它组合。因此,在生长速度上,p×p具有优势。(4)性腺比较:对各组子代泥鳅性腺的组织切片比较发现,T×T和P×P自交子代性腺发育最成熟,D×D、D×T和T×D居中,以大鳞副泥鳅为父母本的杂交子代性腺发育较缓慢。虽然各组性腺发育快慢有所区别,但是单从组织切片角度来看,所有自交与正反杂交组合均可以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2.杂交子代的细胞学研究(1)红细胞与红细胞核大小:采用常规血涂片法对各种子代泥鳅红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并分析比较了各组泥鳅红细胞与红细胞核的长轴、短轴、面积与体积,经统计分析表明,红细胞大小并不随倍性而成比例增加。其中,三倍体T×D和T×P红细胞体积分别为525.91μgm3和581.83μm3,而四倍体T×T的为523.36μm3,三倍体红细胞体积反而比四倍体的大。因此,红细胞大小不可以作为判断泥鳅倍性的依据。而红细胞核面积与体积可以反映泥鳅倍性的变化,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子代泥鳅的红细胞核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分别约为2.00:2,50:2.98和2.00:2.61:3.34,虽然没有呈现理论值2:3:4,但是所有子代泥鳅红细胞核大小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倍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因此,红细胞核大小可以作为鉴定泥鳅倍性的辅助手段。(2)DN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分别以二倍体泥鳅和鸡的红细胞为内参,对子代泥鳅红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采用两种参照测定的结果相同,D×D、D×P、P×D和P×P属于二倍体;D×T、T×D、P×T和T×P属于三倍体;T×T属于四倍体,且三种类型DNA含量比值接近2:3:4。以鸡血DNA含量(2.50pg/N)为标准,计算可得以上9种杂交子代DNA含量分别为3.16 pg/N、5.08 pg/N、3.11 pg/N、4.87 pg/N、6.73 pg/N、4.98 pg/N、2.86 pg/N、4.98 pg/N和3.03pg/N。本研究结果表明流式细胞计数法是一种检测DNA含量、判定鱼类倍性准确、快捷的方法。(3)染色体组型:采用PHA体内注射法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并对子代泥鳅进行了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结果显示,D×D的染色体数2n=50,核型为8m+6sm+36t,臂数NF=64;T×T为4n=100,16m+12sm+72t,NF=128;P×P为2n=48,12m+4sm+32t,NF=64;D×P和P×D为2n=49,10m+5sm+34t,NF=64;D×T和T×D为3n=75,12m+9sm+54t,NF=96;T×P和P×T为3n=74,14m+8sm+52t,NF=96。经比较分析可知,杂交子代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染色体组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太极拳作为我国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拳理涵盖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太极八卦理论等,对于太极初学者,不仅动作难度大,而且由于伴随有手脚配合的转体和进退等方向不断变化的动作,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控其动作技能,极易形成厌学心理。而表象训练作为一种基于此,本文通过表象训练来辅助教学,以期增加太极初学者动作记忆的同时,提高初学者太极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表象训练 太极拳 教学效果 影响  中图
摘 要 形意拳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形意拳修炼的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文运用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是形意拳修炼的三个阶段:明劲阶段,暗劲阶段,化劲阶段。  关键词 形意拳 修炼 明劲 暗劲 化劲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8-000-01  形意拳,也称为心意拳,是我国三大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摘 要 太極拳作为内家拳的一种,从习练的开始就强调不用力,由松柔缓入手,调整呼吸,配合吐纳,与正常的用力习惯完全不同。但内家拳法怎样去练,内家拳法能够练到哪里,很难从一开始学习过程中理解。所以重建太极拳的发力顺序,合乎内家拳的练习方法才是学习的重点。本文从内家拳讲究的道法平衡理论入手,建议在习练拳法之前应注重练习模式及流程的建立和意念概念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太极拳功法、拳法的进步。  关键词 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