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船舶碰撞危险度的避碰决策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33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海洋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海上航行的船舶数量不断上升,船舶之间的会遇率随之增加,进而导致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增大,随之而来的是人命、财产以及海洋环境的损失。实现船舶自动避碰,不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避碰决策是船舶自动避碰的关键,本文以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为基础,对船舶避碰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基于船舶碰撞危险度的避碰决策模型。具体工作如下:(1)在已有的船舶转向避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本船的操纵特性,计算本船转向过程中的进距、横距以及目标船的位移,得到本船及目标船转向后的位置坐标,最后得到船舶转向后的DCPA值。(2)为DCPA和TCPA建立隶属度函数。分析船舶领域、最晚施舵点及动界相关文献,确定DCPA和TCPA隶属度函数的边界值。以船舶到达最晚施舵点处两船的最小会遇时间和两船距离为动界值时的最小会遇时间作为TCPA的边界值;以船舶到达最晚施舵点时,采取避碰行动后的最小会遇距离值以及由修正后的Goodwin船舶领域模型确定的安全会遇距离作为DCPA的边界值。(3)分析碰撞危险度模型相关文献,以TCPA和DCPA为基础变量建立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4)建立船舶转向避碰决策数学模型。根据修正后的Goodwin的船舶领域模型确定安全会遇距离SDA;将SDA作为行动后的DCPA值,确定避碰行动时机与行动幅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碰撞危险度模型,确定本船的行动时机与行动幅度。(5)在MATLAB2010b仿真平台下建立基于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船舶转向避碰决策系统,分别针对对遇局面、追越局面和交叉相遇局面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光电耦合器可用于信号隔离、脉冲放大、实时控制等系统电路,随着系统可移动、小型化的迅速发展,如何降低起系统隔离作用的光电耦合器的体系,提高其速度、集成度等成为主要的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多媒体业务的兴起,人们对大容量高速率通信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现有的光纤接入网因缺乏灵活可变的带宽分配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网络速率的“瓶颈”
结合对距隧道中心162m的宏力半导体公司的地铁振动评估和对策研究,本论文以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振动理论、土一结构动力有限元方法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土体二
学位
该文从Nernst方程和光生伏特效应两个重要理论出发,详细阐述了EIS型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半导体的光学特性——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有不同的吸收系数,找出最优化条件
该文研制了用于蓝紫光二极管管心(370nm-420nm)激发的绿色荧光粉氯硅酸钙镁——Ca8Mg(SiO4)4Cl2:Eu2+和Ca8Mg(SiO4)4Cl2:Eu2+,Mn2+.它们发射谱的峰值分别是505nm和548nm.实验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提高,导致交通拥堵现象在城市中的出现日益频繁。为防止城市路网中少量路段拥堵现象的大面积扩散,进而造成路网的整体瘫痪,从而影响城市的正
单模光纤激光共焦扫描成像显微镜是光纤技术与现代光电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扫描显微成像系统,由于采用了单模光纤作为点光源和点探测器,排除了离焦光线对图像造成的模糊和斑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