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从“一卷试天下”到“一考定终身”;从“一分定输赢”到“祸国殃民”“人神共愤”……高考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的批判也日渐升温、愈演愈烈,高考改革势在必行。高考这项大规模、社会化、以纸笔形式为基础手段的考试是否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实现“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目标?这是一个让人困扰的难题。本文以高考的政策性文件——《高考英语大纲》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低效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为进一步科学修订《高考大纲》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以期更好地发挥高考的职能作用,实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正向反拨作用,引导基础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良性发展。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层面,探讨考试政策的内涵、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及考试政策效果分析的内涵;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回顾1978年来我国高考政策功能性目标变迁的同时重点阐述“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目标的形成与呈现;第三部分从高考政策的功能性视角,以《高考英语大纲》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第四部分采用访谈法,探寻现行“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低效的原因;第五部分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与我国“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相似的国外成功经验;第六部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考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政策的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