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已从对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纯理论的静态研究转变为对语言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的动态研究。新兴的语言学学科,如语用学、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跨文化交际学等都把语境作为研究的重点和焦点。研究语境在理解语言系统及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对语言教学有重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语言交际得体性的决定作用上。忽略了语境,就会导致交际失败,因为语言教学都在不明现地体现着语言教师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会对语言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于语境内涵的丰富性和特征的多样性,语言学家对其定义、构成要素、功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如何理解语境,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实践,其理论抽象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是本文的难点所在,是地理学区位理论的参照意义。
    在地理学中,经度和纬度作为假设的理论构建~区位,成为该学科逻辑演绎的起点。以此可以用气候,生物群落等概念来描述和解释自然世界的复杂性,多变性和规律性。可从来没有人声称被地球上的经纬线绊倒过,反而把这些概念生活化。因为“学科就是一种探索模式,有选择地关注现实世界的某些特征而不计其余。各门学科设想出的模式必然理想化,建构简单化,对常见现实抽象化,尽管几乎无类似之处。因为学科研究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超越表象,使现实抽象化”。
    本文在社会文化和认知角度对语境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参照地理学区位理论,将其运用到语境分析上,试图尝试一种动态的语境观隋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构成语篇的坐标系对话语的理解和生成分别起着解释和限制的功能。本文旨在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语境意识,尤其是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从而理解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谈论什么内容,树立一种动态的语境观,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