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是我国政治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难点课题。目前,在党政关系的概念定义和历史阶段划分等基本问题上,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关于党政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由当前学界对于党政关系的现有研究可知,党政关系概念具有实践性、复合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从政府过程的角度出发,整理和概括当前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中党政关系的不同内涵和外延,进而从广义、中观、狭义三个层面更加科学地定义党政关系中的“党”、“政”以及“党政关系”的概念。
一般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演变历程经历了“寓党于政”、“党政合一”、“党政分开”、“党政结合”等历史阶段,然而,通过分阶段考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的演变历程可知,在党政“分合”的表象之下,党政关系变化的实质是领导权和决策权的分化。党政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在政务决策过程中,政务决策权在党政机构之间的归属和划分。
为使党政关系研究能够更加具体而深入,本文提出了党政关系的三个具体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党政关系在职能定位上的应然状态、在政府过程中的实然状态以及在干部任职上的外在表现,可以找出党政关系在政治实践与制度设计上的差距和不同,为下一阶段进一步调整党政关系明确改革方向。
自2006年地方党委换届以来,党政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此同时,现阶段的党政关系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由此,本文提出了改善党政关系的四个基本要点,并提出改善党内决策过程、巩固人大决策地位、限制行政权力膨胀、明确政协“政”的地位、建立政务决策过程中的党政关系新模式等一系列改善党政关系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