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以中非关系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和平发展势头的强劲,中国赢得了不少国际社会的赞叹和掌声,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质疑和批评,批评的声音既有长期以来习惯于戴有色眼镜观察中国的西方国家,也有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传统伙伴。 这些批评和质疑,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形象和威望造成了损害,而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与以往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基于国内国际背景的考量,在享受到国际和平和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中国政府主动提出了做“负责任大国”的战略构想,它规定和界定了中国未来对外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对中国的国际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中非关系问题引起的形象危机,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深刻反思,也要求中国的对外战略布局和形象维护做出相关调整。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中国责任论的缘起出发,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背景,深刻阐述了大国责任的内涵,结合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驳斥有关荒谬论调,并对中国外交如何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出了几点建议,建议从对外战略指导原则和具体操作、从硬实力的提升到重视软实力的建设、从应对国际批评到顺应发展潮流、实现科学发展等几个角度做出详细闸释,最终说明妥善处理一系列地区与国际问题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大图形象,为中国和平发展开创良好的国际环境。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确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也开始了,紧接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产生了,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产品流通领域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交易方式和过程的日益复杂化,现有的抵押权、质权以及留置权难以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融资需求,为此,在生活实践中,民众为增加其信用或为其债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