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作为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交通方式,其背后的实际管理者——铁道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2013年两会期间颁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使得“铁道部”从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近几年来,中国铁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铁道部却在舆论洪流之下被拆分。究其原因,固然有其浓重的计划经济本质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根本原因,但是如果少了7·23动车事故,春运购票难问题多年得不到彻底解决,以及以刘志军等人为首的铁道部贪腐窝案的曝光,“铁老大”不会在2013年就被“终结”。 铁道部的拆分发生在网络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而正是由于有了网络媒体的介入,铁道部的拆分过程中才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媒介力量。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对近几年来铁路系统中发生的种种负面事件的报道,在社会上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力量。而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体也在这一舆论洪流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本文便是以7.23动车事故、历年来的春运购票难问题、近年来的铁道部高官贪腐事件,直至2013年铁道部被拆分事件作为一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案例,探究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体是如何报道、呈现、影响这些全国性重大事件的。从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体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互动和博弈中,发掘它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并最终探究网络媒体在我国转型期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在不同力量的角力之中,是如何一步一步逐渐解构铁道部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并最终和行政力量一起将铁道部最终拆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