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从讽刺到认同——对亨利·詹姆斯两部小说的解读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美主义在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始盛行,移居于英国的亨利·詹姆斯正好经历了这一时期。在伦敦这个第二故乡,他施展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小说作品,在文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首先,尽管有证据显示詹姆斯与唯美主义有一定的渊源,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未得以证实。詹姆斯对于唯美主义的真正态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事实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对于唯美主义的态度有所不同。 其次,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从实际阅读的角度,詹姆斯的作品的理解都存在着难度。《专使》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造成困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者和批评家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常常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金字塔的中心,周围充满了长而复杂的句子,以及人物那些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及内心独白。界定人物的具体性格和行为动机也由此变得极为不易。 本论文的出发点则是基于从詹姆斯与唯美主义之间的联系,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阐释。全文将围绕詹姆斯的两部经典作品《贵妇肖像》(1881)以及《专使》(1903)进行分析。全文的分析将会涉及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詹姆斯在文论方面的观点、笔记以及他和家人朋友之间的书信。 第一章对国内外詹姆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同时也对当时风行的佩特唯美主义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选择《贵妇肖像》中的奥斯蒙德作为研究对象。在这部作品中奥斯蒙德被刻画成了一个典型的佩特唯美主义者,他对艺术的过渡追求及其艺术观无时不在呼应着佩特。佩特认为艺术是个人的,而奥斯蒙德坚持“艺术家应该把生活当成艺术作品”。詹姆斯早期关注的是社会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佩特的这种观点使艺术变得狭隘,使艺术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和自我放纵。通过对奥斯蒙德的自私和道德败坏的批判,詹姆斯讽刺了佩特唯美主义,因为在他看来,佩特唯美主义所主张的“个性”和“非道德”与奥斯蒙德的自私和道德败坏没有明显的界限。 第三章讨论的是《专使》的主人公史垂哲。这一章概述了史垂哲在旅居欧洲时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他从道德家到唯美主义者的转变以及他对美的屈服,以期揭示詹姆斯对佩特唯美主义从讽刺到认同的转变。在《专使》里。詹姆斯根本地改变了他原来的立场,非常细腻地描写了人对艺术和美的需要。像佩特一样,詹姆斯现在声称:“是艺术造就了生活,形成了兴趣”。史垂哲的“尽你可能的活着,不这样是件很遗憾的事”反映的就是派特尔所说的“尽可能的利用每个你所拥有的瞬间”。詹姆斯表达了他对史垂哲的理解和欣赏,因为史垂哲表现了艺术柔情和佩特的唯美主义。 第四章再次总结了本研究的意义,指出了詹姆斯和佩特思想的相似点和交叉点,并说明建构詹姆斯唯美主义的可能性及期基本特征。
其他文献
国内译学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研究范式的嬗替——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前三种范式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已有不少学者作了细致的研究,而吕俊教授
近年来,衔接理论研究引起中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衔接是句子组成语篇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语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被称为语篇的“有形网络”,因而在语篇翻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
本文介绍新一代的激光测漏系统,运用激光全息术的原理来测漏,是一种非破坏性量测方式,且完全免除上述传统测漏法的所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