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磷酸铬-聚L乳酸粒子组织间植入对犬长期毒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抗癌化疗药植入剂型存在时效短,耐药等缺点。核素内照射治疗实体肿瘤有其独特优势。其中,32P-磷酸铬(32P-CP)间质注射治疗实体瘤产生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尚未解决有效控制其在瘤体内聚集、减低全身毒副作用、实现治疗规范化等问题。   目的:探讨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可降解粒子间质植入Beagle犬的安全性和毒性。   方法:3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不同药物(32P-CP-PLLA和胶体32P-CP)、剂量(185、370和740MBq)和部位(肝脏和臀大肌)组,每组3只。术后不同时间点称量体重、检测血液、血生化学和肝纤维化等指标,动态γ显像和组织形态学观察,连续测量血液12周、尿液和粪便30d放射性计数率值。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ECT示粒子组和胶体肌肉组局部放射性持续浓聚,肝脏未见显影。胶体肝脏组全肝显影,放射性分布不均匀。肝内注射32P-CP471.67MBq/㎡,全肝吸收剂量为31Gy,无肝功能损伤;第7组注射794.28MBq/㎡,全肝吸收剂量为56Gy,有较强的肝毒性及全身毒副作用。肝内植入1588.89 MBq/㎡的32P-CP-PLLA粒子,植入区肝组织的吸收剂量为89.83~178.68Gy,其余肝组织为1.09~2.18Gy,未见肝功能受损。仅第7组犬术后体重、PLT、RBC明显减少,分别于23、29和45d死亡,死亡前AST和ALT急剧升高。肝纤维化五项全程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中PCⅢ、HA、CG和PC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CⅢ=3.727,PPCⅢ=0.002;FHA=9.856,PHA=0.000;FCG=18.988,PCG=0.000;FPCIV=4.598,PPCIV=0.000);有效半减期:32P-CP-PLLA平均为11.78d;32P-CP肝脏组为6.82d,肌肉组为8.73d。组织学表现:第7组4周内见肝细胞中~重度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内巨大脂质空泡,线粒体数目减少,2周后愈加明显,4~6周出现肝细胞坏死及增生;其余各组4周内见轻~中度肝细胞水肿,内见肝细胞少许脂质空泡,8周后未见异常。肌肉各组2周内见横纹肌细胞水肿变性,4周后结构形态恢复,肝脏无病理性改变。所有试验犬心、肺、脾和肾等脏器未见异常。血液中放射性计数率值粒子组随时间呈现锯齿状缓慢递减;胶体组呈指数下降。尿、粪中放射性计数率值粒子肝脏、肌肉组30d尿粪排出累积百分率分别为7.31%、9.86%和6.75%、8.46%。胶体肝脏、肌肉组30d尿粪排出累积百分率分别为23.69%、8.86%和36.85%、10.93%。   结论: Beagle犬肝脏能接受32P-CP致死剂量2倍活度的就P-CP-PLLA粒子的辐射,仅对靶器官产生轻度一过性可逆损伤,无全身毒副作用。32P-CP-PLLA粒子具有固定在植入部位不迁移、可体内降解、易防护等优良特性,适治于不同血供的实体肿瘤,是一种安全高效治疗恶性实体瘤的新型放射性药物。
其他文献
空泡蝶鞍综合征主要是指鞍隔出现缺损或垂体发生萎缩后蛛网膜在脑脊液压力的冲击下疝人鞍内,导致正常垂体组织受压、蝶鞍扩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原发性空泡蝶鞍是指
目的:克隆鼠IFN-λ2基因,构建其腺病毒载体,获取病毒重组子,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人水疱口炎病毒VSV(vesicular stomatovirus)病毒诱导小鼠原代脾细胞表达IFN-λ2,通过R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氧化应激与PD黑质致密区多巴胺神经元病理性缺失及PD发病密切相关,PD的传统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