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x-1基因501G→C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中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1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基因501G→C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同时研究该位点多态性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糖、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在一个人群中随机选取无亲缘关系的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分别作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另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详细记录临床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并对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检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LOX1-501G→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情况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共578人:(1)祖籍湖南的汉族人对照组176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81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9±11.38岁;(2)脑梗死组共213例,男性118例,女性95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0±13.76岁;(3)脑出血组:共189例,男性108例,女性81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8±15.23岁。结果:1.LOX1-501G→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任何一种基因型增加或减少脑梗死发生的风险(P>0.05);2.LOX1-501G→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任何一种基因型增加或减少脑出血发生的风险(P>0.05);3.LOX1-501G→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亚组和非高血压亚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4.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中C等位基因(GC+CC)携带者的LDL水平显著高于GG型携带者(P<0.05),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GC+CC)携带者的TC水平也显著高于GG型携带者(P<0.05);5.LOX1-501G→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各自AP亚组和WAP亚组两亚组之间比较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LOX1-501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病无关;2.LOX1-501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脑卒中人群和正常人群高血压发生无相关性;3.LOX1-501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TC、LDL代谢可能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影响血清TC、LDL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4 LOX1-501G→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无关;
其他文献
在从教24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就一直和“班主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一个真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  诚然,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这“辛苦”却得到了莫大的补偿:首先,接近孩子的心灵,我便会触摸到快乐的源泉。它还会留给我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不断催我奋进,促我砥节砺行加强师德修美,更重要的是它使我真正认识到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高的重要性。  让我从记忆的长河中掬一
摘 要:在初中学生学习生活中,学生解错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解题错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解题错误应该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根源,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学生的错误根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小学知识的干扰;另一种是初中知识前后的干扰。解决错误根源应该做到:首先老师课前要有预见性,其次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最后要进行总结性的讲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经历了错误、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实效 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GA)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01/04,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分为五组。A组为实验组:培养液+LECs+rhEGF+GA,根据GA不同浓度(7.5μmol/L,15μmol/L,30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