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是指乡村地区的农田及村庄、树篱、道路、水塘等类型组合特征,是乡村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现象综合表现。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指纯天然的、值得观赏的风景,如山川湖泊、风花雪月、岩石、植物等;人文景观是指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民俗、历史等以人文背景为主的景观,如寺庙、名人故居、当地特色的文化节等。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结合八十年代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理念,使得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平台。闽侯县也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乡村集体产权,各乡村各自为政,道路建设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不足,劳动力外流,村民经济收入未有效改善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闽侯县闽江两岸美丽乡村建设缺乏特色定位,本土特色没有得到很好地凸显,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鉴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状,本文对美丽乡村景观进行分类阐述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探讨,以期丰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本文主要通过借鉴研究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实地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入调查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闽侯县闽江美丽乡村两岸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闽侯县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一、扩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二、加强政府房面督导工作力度,从管理角度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三、提高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的方法;四、以孔元村为例,从建设角度出发,阐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以期为闽侯县闽江两岸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