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提供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基本资料,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医疗及养老保险措施,改善老年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探索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医疗卫生及养老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项目调查组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结合各区/县经济收入等因素在全国抽取行政性区/县、抽取行政村/居委会、抽取家庭户,于2014年6月至10月进行入户访问来收集数据。利用SPSS 22.0软件对样本的多种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之间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有差别,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来探究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共有8757人,其中男性4285人,女性4472人,平均年龄为68.97士7.44岁。(1)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在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题中,有效问卷7631份,无效1126份,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老人680人,占有效调查老年人数的8.9%,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相对较少,应用社会设施的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较为严重,受限率较高的有购物、使用公共交通和洗衣。(2)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段、经济水平、文化程度、饮酒、精神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人中女性、丧偶、高龄、低收入、低学历、不饮酒、患有慢性病和精神不健康的人群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率高。上海这种经济发达城市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率最低,甘肃这种内陆经济不发达省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率高。(3)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自评、精神健康、生活满意度和家庭支持对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显著,健康自评得分高的老人自理能力受限率低,精神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保护因素,家庭支持能给予老人更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广,不仅与年龄等人口学因素有关,还与个人收入、健康自评、精神健康、生活满意度、是否患有慢性病和家庭支持等因素紧密相关,关注老年人群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要从老年人自身角度出发,更要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出发来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保驾护航,针对以上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