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争》报是共产党在苏区时期创办的机关报刊。这份报纸在1933年2月创刊于江西省瑞金县,总共发行了73期,在1934年9月被迫停刊。该报共刊登了356篇文章,每期最少发表四篇文章,最多发表八篇。《斗争》报主要记录了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和共产国际的重要决议、决定与指示和关于苏区经济、文化、土地、政权建设以及党内路线斗争的文章。时至今日,这些文章对于当今学者进行党报研究依旧发挥着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苏区时期中共开展的军事政治斗争的方针、政策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苏区各项事业建设的演变轨迹,深化对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本文紧紧围绕《斗争》报中登载的有关苏区经济建设,土地建设,政权建设的文章进行研究,诠释出《斗争》报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斗争》进行初步的评价,以此来拓宽对该报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本论文主体内容共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笔者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并介绍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状况,同时交代了本论文的内容梗概、相关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难点。第二部分是背景分析,主要介绍《斗争》报的创刊背景以及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第三部分重点研究《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特点这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以此来加深对该报的认识。第四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梳理《斗争》报在发行期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来帮助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被引入中国直到后来成为指导全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的艰苦历程,让现在的我们更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第五部分是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斗争》发行期间也是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因此《斗争》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党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中的地位。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对像《斗争》报这样的党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进行解读,总结出《斗争》作为党报对如今我们研究新闻史和传播学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