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家庭人员结构的变革,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正逐渐向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转换,但后者的供给存在严重缺口,单纯依靠公共资金显然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以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养老机构设施的建设运营,是一种符合各利益主体的可操作模式。但是,PPP养老模式具有参与主体之间关系复杂、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公益性强、微观收益较低等特点,传统的财务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模式不再适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PPP养老项目审计模式,对丰富政府PPP项目审计理论,指导PPP养老项目审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要素审计的PPP养老项目全生命周期审计模式。依据审计主体的定位差异,提出了适应性、公平性、均衡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目标。根据项目的五个阶段,提出综合运用目标评价法、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议法、专家意见法、实地勘察等多种审计方法,重点对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物有所值评价、实施方案、组织架构、招投标、主体资格、合同管理、工程建设、运营绩效、政府补助资金管理、社会效益、可持续性进行审计。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审计报告和问责机制来实现全生命周期审计模式的运行,以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结合XX生态养老中心案例运用了全生命周期审计模式,对审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从促进PPP养老项目发展和开展PPP养老项目审计提出建议,以期丰富PPP养老项目审计理论研究并为相关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