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使受教育者能自由地驾驭信息文化,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承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任务。建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切实全面提高公民素养、迎接信息时代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正是在日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选择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能通过评价来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进而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对现有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进行反思和再认识。第二章在分析评价应有功能——导向、监督检查、激励、诊断改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评价依据的主要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多元智能理论,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提出评价的八项原则。第三章和第四章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详细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评价的规划过程、实施过程与反馈过程。包括评价规划的步骤,选择性—反应评价的实施过程、建构性—反应评价的实施过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学习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及反馈方式。第五章对整个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