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绘画“逸”的维度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逸”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美学范畴,是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元朝时期文人群体性对社会的退避将对“逸”的审美崇尚推到了最高峰,进而开启了中国画抒情写意的新篇章。元朝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和思想的开放性,又使得逸的审美意识在此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从维度的多视角,多空间概念出发,力图较为全面地论证元代绘画所表现出的“逸”的精神实质,以此寻求中国画创作中的思想基础。在这种思路之下,本课题分成五个部分:在引言部分,阐述了对“逸”这个美学概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分析研究情况。在第一章中,从含义界定、书画中的意识流变、及其思想的根基等三个方面对“逸”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解释“逸”在中国传统美学及中国画学中产生的影响。在第二章中,引用“维度”这一数学、物理学中的概念,对元朝时期绘画风格中“逸”这一审美范畴的体现进行分析。从元代画家的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审美状态三个不同的视角,即三重维度,进行立体式的剖析。在第三章中,对元朝时期“逸”这一审美范畴所形成的风尚作成因分析。解释元朝时期“逸”的境界与理学的关系。理清理学所代表的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隐逸”的生活方式所代表的庄子“出世”思想的矛盾。阐释理学中对回归本“心”的提倡对“逸”这一审美范畴的影响。结语部分,在对前面章节的总结中得出结论,元朝时期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逸”的精神实质,更多的境界是保持心态的澄莹,是将自然赋予人性,让自然与性灵得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综合法及定性分析法等方法,以科学的、客观辩证的态度展开研究。
其他文献
以醋酸乙烯酯为主单体,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两者按照35:1的质量比合成了稳定性好、粘接力强的白乳胶。讨论了引发剂、乳化剂、反应温度、搅拌方式等因素对白乳胶稳定性的影响,确
班班通设备与互联网连接,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需要的教学资源,应用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班通设备中集成的媒体播放器具有录播放、循环播放、点播播放、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大量调查表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需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压力,如就业竞争、学习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压力、抑郁焦虑情绪的困扰、爱情的困惑和家庭的
教师作为教育进程中的一个主体,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必须对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周期中产生的各种需要加以确认才能促进其发展。我国有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