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的发展史也是男性与女性不断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的历史。性别角色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作为区分人类社会男女两性的基本模式,在先秦这一时期萌芽于中国原始社会之中,随着夏商周历史的推移,经过各种文明因素的洗礼,日趋完善、定型。利用社会性别这一视角研究先秦婚姻伦理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先秦这一中国历史文明的开端,中国婚姻伦理由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可以说是中国婚姻伦理的源头。当今中国社会婚姻伦理现象中仍然隐含着其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要剖析问题的根源,我们就不得不回到源头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的结合,并尝试引进社会性别视角进行统摄和关照,来探求中国男女性别差异产生的源头,以求获得启示,调节当今社会生活中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性别冲突和矛盾。从一个新角度来为实现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即从性别角度进行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简述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并且回顾和综述了国内外婚姻伦理及社会性别视角研究的发展概况。第二章,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婚姻及婚姻伦理的概念、本质、内容及基本特征和婚姻伦理的价值与影响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性别包含的概念及理论。第三章包括两个部分,先秦时期两性角色定位的形成和先秦时期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随着历史的推移,两性在社会生活当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摆脱蒙昧。由部族中所呈现的男女无别发展到社会尚行的男尊女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性别角色定位过程。随着男女两性对自我性别的觉醒,婚姻的内涵和意义也发生改变,婚姻伦理应运而生,逐步完善。第二部分,先秦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探讨了先秦时期婚前、结婚、离婚与再婚的伦理道德要求,并阐述了先秦时期婚姻伦理的三大特点:过渡性、片面性、约束性。第四章,对先秦时期婚姻进行伦理审视。站在今天的角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来审视先秦时期的婚姻伦理在历史上的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在先秦婚姻伦理的启发之上对当今中国社会婚姻中的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