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中学教师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通过8个月的干预活动后,分析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和体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力活动问卷、SF-36量表和实验测试分别对30-59岁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健康状况和体质相关指标进行基线调查,在8个月的干预后,通过中学教师干预前、后自身对照效果评价,分析干预对中学教师体力活动、健康状况和体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1.中学教师体力活动认知调查3个问题的正确率分别为11.1%、20.6%、18.4%,喜欢参加体力活动的人数占54%;调查对象的年龄与体力活动水平有关(p<0.05)。2.男性受试者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交能力、情感职能和SF-36总分,明显高于女性(P<0.05),处于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健康状况各维度(除生命活力外)分数不同(P<0.05),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组的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身体功能除外)不同。3.与基线值相比,在干预后期中学教师体力活动总量和中等体力活动量显著提高(p<0.05),静坐时间总量显著减少(p<0.05),男性重体力活动总量比例显著提高,女性重体力活动总量比例减少(p<0.05);不同性别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各维度(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除外)显著提高(p<0.05);不同年龄组中学教师生命活力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4.与基线值相比,受试者身体姿势分值、相对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运动持续时间、坐位体前屈和男性的骨密度显著提高(p<0.05);BMI、体脂百分比、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学教师对参加体力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但缺乏体力活动相关的知识。2.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组的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身体功能除外)不同。3.干预后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中学教师体力活动总量都显著提高,男性重体力活动比例增大,女性步行和中等体力活动总量比例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