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μm波段稀土掺杂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μm的激光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该波段的激光增益材料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该波段的激光输出的玻璃材料的研究重点从传统的石英玻璃和氟化物玻璃向重金属氧化物玻璃方向转移。碲酸盐玻璃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不但物化性能良好,而且有着相对较低的声子能量、稀土离子溶解能力强等优点而成为有着巨大应用潜能的中红外激光玻璃基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能够适用于2-3μm激光输出的玻璃基质材料。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下:  一、玻璃基质的选择。选择传统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组分含量不同的碲酸盐玻璃,通过拉曼光谱、差热分析、XRD测试、透过光谱等测试分析,最终选择了热学性质较为稳定和羟基量相对较少的67%TeO2-17%B2O3-16%BaO的玻璃体系作为玻璃基质,并进行后面的稀土离子掺杂实验及分析测试。  二、Er3+掺杂TeO2-B2O3-BaO玻璃3.0μm光谱性质研究。采用所选择的碲钡硼玻璃体系作为基质玻璃,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Er3+对该玻璃体系3.0μm的光谱性质的影响。根据样品的吸收光谱图和J-O理论计算得到了相关的光谱参数,并分析讨论了Er3+掺杂浓度的不同对玻璃样品光谱性能产生的影响。测定了Er3+掺杂碲酸盐玻璃的荧光光谱,在1.5μm和3.0μm分别出现检测到了荧光峰,对应于Er3+∶4I11/2→4I15/2和4I11/2→4I13/2能级的跃迁。荧光强度随Er3+掺杂的浓度不同而发生改变,当Er2O3掺杂浓度为2mol%时,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是最强的。  三、Tm3+/Ho3+共掺TeO2-B2O3-BaO玻璃2.0μm光谱性质研究。研究了稀土离子共掺的碲酸盐玻璃2.0μm波段的光谱性能。选择了Tm3+/Ho3+离子双掺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Tm2O3浓度固定而Ho2O3浓度不同的碲酸盐玻璃样品,并对其进行光谱性能的讨论和分析。通过J-O理论和吸收光谱等计算得到了J-O强度参数以及相关的光谱参数。计算得到玻璃样品中Ho3+的4I7→5I8跃迁的自发辐射几率185.85s-1。808nm泵浦激发下,在荧光光谱图出现了两个荧光峰,分别位于1.8和2.0μm附近,对应于Tm3+∶3F4→3H6和Ho3+∶5I7→5I8辐射跃迁。且随着掺杂的Ho3+浓度的不断增大,1.8μm附近的发光逐渐减弱,2.0μm附近的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弱,当掺入Ho2O3的浓度为1mol%时,2.0μm附近的发光峰强度最大。计算得到Ho3+在1944nm处的最大吸收截面为5.76×10-21cm2,在2050nm处的最大发射截面为5.79×10-21cm2,同时计算得到的增益系数。结果表明Tm3+/Ho3+共掺的TeO2-B2O3-BaO玻璃体系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中红外激光基质材料。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