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股权结构不是分散而是集中的,金字塔结构也成为大部分公司的股权特点。公司股权结构的这一变化,使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从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转移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当代公司理论认为,在股权集中的结构下,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差异股权等工具,使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发生分离,这种分离被称为新的“两权分离”。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大于现金流量权时,通过转移上市公司资源所获得的好处大于因现金流量权的存在而遭受的损失,控股股东就有动机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对小股东实施掠夺,谋取控制权收益。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来定义两权分离度,并以此为起点研究其对企业业绩以及企业关联交易的影响,力求寻找一个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两权分离度与股权安排。论文依据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业绩表现、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两权分离度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以及两权分离度对企业关联交易的影响。
在关于我国企业两权分离度决定因素的研究中,得到这样的结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其中:(1)企业规模越大、资产的可操控性越强,其两权分离度也就越大。(2)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与发展前景比较好时,终极控制人会增加其所有权与现金流权比例,相应的两权分离度就会减小。(3)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上市公司其两权分离度会越小;而终极控制人的控制层级越多、控制链条越长,两权分离度就会越大;国有终极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度要明显小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业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1)两权分离度与企业业绩反相关,即分离度越小的企业,其业绩越好。(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企业的业绩越好。(3)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公司的业绩较好。(4)属于国家管制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要优于非管制行业的企业。严格的来讲,线性相关的函数关系并不能解释业绩与分离度的因果关系,本文引入两权分离度与关联交易关系的分析,来证明是过高的两权分离度造成较差企业业绩。
本文的研究把关联交易当成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施加影响的一个“隧道”,不同的两权分离度必然影响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掏空与侵占”谋取超额控制收益的动机,从而也进一步影响企业业绩。对于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状况关系的研究,也间接证明了两权分离度与企业业绩的因果关系。研究显示,(1)两权分离度与关联交易状况呈正比,即两权分离度越大,关联交易越频繁、交易金额越大,资金占用与信用被占用额也就越大。(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关联交易的双重影响,即一方面第一大股东拥有较多股权比例时,其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自由度就更大,另一方面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获得私有收益的成本也就越高,因此大股东也有一定程度抑制非公允关联交易、减少资金被恶意占用的作用。(3)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与政府管制有利于抑制企业关联交易的发生。
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提高企业业绩、抑制关联交易,应该适当提高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减小两权分离度、提高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限制终极控制人的超额控制权。而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还应当加大政府的监管作用,加强中小股东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