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国内外都非常普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土壤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结构等优点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通常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紧密相关,因此利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也成为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是研究不同微生物与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效应。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2株具有Cd抗性且能产生铁载体的根际细菌(B1、B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等分析,经初步鉴定菌株B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 sp.),菌株B2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分别将其接种到油菜根际,考察外源微生物对油菜吸收和积累Cd的强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抗性菌株B2对油菜生物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土壤不同镉污染水平下,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3.8%、42%、41.4%。接种B2土壤中有效态Cd的含量分别达到了9.4mg/kg和16.8mg/kg,远远高于对照处理的土壤的6.5mg/kg和12.7mg/kg,对土壤中的金属具有活化作用。油菜地上部分和根部镉浓度也显著增加,低浓度(Cd 50mg/kg)下地上部和地下部浓度较对照植株分别提高了15%、8%,在高浓度下(Cd 100mg/kg)分别提高了20%、14%。抗性菌株B1对油菜的生长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不显著,且在高浓度下略低与对照。在高浓度(Cd 100mg/kg)下,油菜根部镉含量高于对照处理植株,并且其向地上部转运率也有所降低(0.54)小于对照(0.58),但是其地上部总镉含量却远高于对照处理植株。采用砂培实验模拟不同程度的Pb污染状况,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和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R)对紫花苜蓿生长和耐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Pb水平下,双接种植株生物量、菌根侵染率、P、N营养元素含量都显著高于未接种植株,随着Pb水平的提高,紫花苜蓿生物量、菌根侵染率、P、N营养元素含量有所下降,但是对双接种植株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菌根真菌促进了植株结瘤率,双接种植株(GR)比单接种植株(G)在不同浓度下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9%,17.8%,22%。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的存在减少了植株地上部Pb浓度,并能将大部分固持在根部,降低了金属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减轻了Pb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但是双接种地上部总Pb含量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的植株,这与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