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是在教师自我监控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这种选择的成败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经验。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高中物理教师还存在着与新课程基本理念不相符合的教学行为,转变这些教学行为涉及的工作非常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在这些需要转变的教学行为中,高中教师的习题教学行为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本研究以教学改革的新课程理论为依据,在对习题教学、教学行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教师力学习题教学行为的7种类型:习题的类型选择与编制,习题的呈现方式与途径,习题的情境分析与建模,习题的过程分析与解答,习题的解答方法与选择,习题的解答总结与评价,习题的课下探究与实践。然后又提出了高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力学习题教学行为的6大特点:习题的编制要联系新科技、日常生活,体现学科交叉;解题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分析问题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解题方法要注重灵活多样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评价学生要注重激励性与过程性。在此基础上,又编制了一套对高中教师力学习题教学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的问卷,并对山东省十几所中学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当今的高中力学习题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解题技能的提高,重结果轻过程;尽管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有所转变,但是在实际的力学习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存在新观念与旧观念、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根据对调查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以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指导,结合高中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的认知特点,从教学内容、方法与过程、教学环境三个主要方面,又提出了高中教师在力学习题教学中,转变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一系列策略。 在上述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选择山东省青岛市高科园一中高一年级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一个是实验班,另一个是参照班),在备课、上课、自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