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耳环来源于豆科猴耳环属多年生乔木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Jack)Benth.的干燥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之功效;主治乳蛾、胃痛、湿热泄泻,外用治水火烫伤、疮痈疥肿等。猴耳环是治疗多种热毒症独特的南药,其需求量大,市场前景较好。猴耳环主要为野生生长,其种植基地不多。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南亚热带森林等地。目前,猴耳环消炎片、猴耳环消炎胶囊被收载在《中国药典》(2015版)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项下,现已被列入我国中药保护品种。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发展,猴耳环消炎颗粒和复方制剂正胃片已投入市场并且前景广阔。由于猴耳环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市场上对猴耳环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药材供应得不到保证,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野生猴耳环已出现了资源短缺、供不应求的现象。有的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加大收购力度,还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猴耳环药材,导致制剂成本高,并且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了野生资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猴耳环未被纳入《中国药典》,仅在《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版)中有其药材性状和薄层鉴别的描述;猴耳环作为广谱抗菌消炎药还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以猴耳环制成的消炎胶囊已被列入处方药,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建立适用于猴耳环药材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曾对猴耳环的种子、组培苗及浸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未对其中药材进行系统的研究。故本课题以猴耳环药材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猴耳环的生药学特性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为猴耳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目的:目前对猴耳环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报道很少,主要集中在对其药效、药理作用以及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因此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可用于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猴耳环以嫩枝叶入药,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该资源避免浪费,本实验通过对猴耳环的生药学特性和指标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以全面评价猴耳环药材的质量。方法:本课题组收集了 3、6、9、12四个月份的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老叶和嫩叶药材共24批次。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和相关文献研究,对收集的24批次猴耳环药材进行了较系统的质量标准研究,具体包括(1)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等项;(2)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猴耳环药材中总糖、总黄酮的方法;(3)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方法;建立了以没食子酸为参照峰的猴耳环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4)撰写《猴耳环质量标准(草案)》。结果:1.猴耳环气孔平轴式,栅栏组织一列,非腺毛多,草酸钙方晶众多,存在于纤维旁的细胞中形成晶纤维;花粉粒为12个类圆形的细胞组成的一个圆饼状结构。经实验反复调整薄层色谱展开剂的溶剂配比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9:1)最为理想。实验对各项指标的含量做出了适宜的限定,水分含量不超过11%;总灰分含量不超过4%;醇溶性浸出物高于22%;水溶性浸出物高于13%。2.24批猴耳环药材中总黄酮含量范围在0.48%~1.13%,猴耳环中没食子酸含量范围为1.17~5.14%,槲皮素含量范围为0.08-0.85%。3.24批猴耳环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4.在6~9月期间,猴耳环叶糖代谢和矿质元素代谢较快,消耗营养成分较快。结论:1.6~12月猴耳环样品中黄酮含量大体呈继续增长趋势,猴耳环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在6~9月期间其积累量不断增加。2.样品之间相似度良好,说明猴耳环药材的物质成分在叶中相对稳定,药材质量稳定。3.6~9月份适宜采收,为充分利用资源,不造成浪费,在采收两次嫩枝叶后,植株生长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保护其生长点),这个阶段可以采用老枝叶作补充。6~9月期间叶片对各元素的需求波动较大,在此期间可适宜地进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