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对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4例(8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1天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选择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人工晶状体,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0.15~-0.05μm(12眼),B组:-0.05~0.05μm(24眼),C组:0.05~0.15μm(25眼),D组:0.15~0.5μm(21眼)。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波前像差、MTF(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3个月四组之间像差值比较,B组及C组的全眼总像差及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A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MTF(调制传递函数)值比较,在低频5cpd、10cpd,高频25cpd及30cpd空间频率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无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cpd、高频12.0cpd及18cpd空间频率下,明视眩光状态下的高频12.0cpd及18.0cpd空间频率下,暗视眩光状态下的所有空间频率下B组与A组、D组,C组与A组、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暗视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cpd、高频12.0cpd及18.0cpd空间频率下C组对比敏感度值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术前保留0.05~0.15μm正球差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2.术前通过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可以指导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3.调制传递函数值与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评估中应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