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使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并引发了政府、市场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社会结构性议题讨论。社会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团体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事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但是,我国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服务型政府的逐步建立,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高,留给第三部门填补社会服务“真空地带”的机会将愈来愈少。这种情况的存在决定了我们国家里第三部门(NGO, NPO等)的组织机构,不可能像欧美一些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第三部门那样数量众多,能量较大,比较活跃,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可能按照欧美的模式交由第三部门运作推倒重建建立,也没有任何第三部门能够与我国政府这个最大的社会服务提供者争竞。我国非政府组织也良莠不齐,存在一些组织目的性危机和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宗教爱国团体所举办具有信仰基础的社会服务更具社会公信力,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满足了社会需求。同时我国宗教爱国团体几十年来与政府肝胆相照,合作默契,具有良好的伙伴关系合作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基督教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推动创建自闭症儿童疗育中心的个案分析,并对社会服务组织的现状进行描述,研究基督教社会服务如何成为政府社会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文章对基督教社会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组织专业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积极引导基督徒参与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的结论,希望能对我国和谐社会、文化发展发挥特殊的作用。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运作模式中,基督教社会服务具有新的界定和涵义,基督教的中国化过程能推动我国实体经济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