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在《金瓶梅》一书,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笔者在这一章,将对《金瓶梅》中的丧葬描写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分析,从而对书中的丧葬个案以及丧葬礼仪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并且对《金瓶梅》丧葬描写的一些特点进行初步解读。第二章,笔者将结合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背景来揭示《金瓶梅》丧葬的特色与新变。首先,《金瓶梅》丧葬的主体部分体现了官方所制定的丧葬礼仪,同时其丧葬活动又呈现出一些民间丧葬的风俗特点。其次,《金瓶梅》中大量存在的土葬与少量出现的火葬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由于明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相较于前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生活领域也相应地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成为《金瓶梅》丧葬发生新变的重要原因。在《金瓶梅》的丧葬活动中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的巨大影响,出现了遇丧事竞相请僧人、道士来作道场的情形。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奢侈风气的普遍浸染下,《金瓶梅》的丧葬描写中出现了大肆铺张、极尽奢靡的倾向。第三章,作为文学作品,《金瓶梅》大量的丧葬描写也取得了诸多的美学成就,这主要体现在《金瓶梅》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的人物塑造以及冷郁的丧葬氛围与意象设置等方面。在情节结构上,丧葬描写贯穿始终,而且每一次丧葬的出现在情节上不仅有着叙事意义,还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逻辑脉络。作者在《金瓶梅》丧葬的描写过程中融进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讽刺、实与虚的结合、详与略的结合等,使丧葬描写产生了摇曳多姿的美学意蕴。宏大的丧葬场面为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另外,作者还往往将一些与丧葬有关的氛围和意象加以渲染,使《金瓶梅》中的丧葬多了一些可感可观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