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有效的避免了政府在建设中的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和产出低效率的不利情况,提高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且为参与项目的私营部门、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参与方也带来相应的收入,是一种多方共赢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引入中国后,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快速建设,其应用日益广泛,非常适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是,PPP模式的应用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在项目资金遇到问题的时候,或者虽项目发展良好,但参与方想获取更多利润的时候,为了使项目能正常、顺利进行,则需要对项目进行再融资,依照上述两种原因,将PPP项目再融资分为拯救型再融资和获利型再融资两类,以再融资的方式来增大项目的现金流。由于PPP项目的再融资是项目发展到一定时期时才发生的,因此,与初次融资相比,再融资的失败会导致项目及参与方产生比初次融资更大的损失,因而,研究PPP项目再融资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介绍了PPP模式的发展过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入PPP项目再融资的概念,分析得知了其重要性,并说明了PPP项目再融资的原因、条件、方式和流程,以此说明对PPP项目再融资风险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定义,阐述了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其次,运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明确了会影响PPP项目再融资的各个风险因素,最终得出了具有八个准则层和十八个方案层的PPP再融资项目融资风险层次结构图。再次,运用AHP法对上述识别出的PPP再融资项目融资风险层次结构图进行计算,并使结果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得到了各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为各参与方进行风险分担的时候提供了分担的先后顺序及分担比例的依据。接下来,进行风险分担的安排。第一步,使用TOPSIS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对风险的几个重要的参与方其应承担的份额进行分配,最终得出他们应承担的风险因素和份额的参考数据,作为参与方风险分担的借鉴。第二步,在完成主要参与方风险分担因素和份额的分配之后,针对项目的两个投资人,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进行最终风险承担分配,此时将TOPSIS法得出的承担结果作为参考,同时,在双方正确认识自身实力和了解项目的重要性后,运用轮流出价博弈模型确定最终具体的分担份额。第三步,给出了PPP项目再融资风险应对具体措施,同时针对再融资这个特殊的时期,给予各参与方切实的建议,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以A市至B市高速公路项目作为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上述理论的检验,对该项目再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不仅在理论上对PPP项目再融资风险管理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补充,而且还为项目各参与方理性对待风险、有效管理风险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对日后PPP项目再融资风险的应对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