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家园意识探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lia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群中,贾平凹是不可被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数量和在评论界引起的巨大反响,都是值得当代文学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主要以“家园意识”为切入点,逐层分析贾平凹在创作过程中家园意识的变迁历程,探析作家对处在现代性冲突中的中国文化所生发的忧思和焦虑,展现作家紧随时代步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对中国文学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其中绪论部分解释了“家园意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文本为对象来阐明贾平凹家园意识写作的逐步深入,进而说明对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简单梳理了作家前期对“家园”概念的理解,通过对创作中“家园”变迁之路的分析,来说明作家对“家园”概念渐进的理解过程;第二章意在从乡村和城市两种文明碰撞中产生出的强大物化力量将乡村家园和城市家园共同侵蚀的现实,来解读作为作家的贾平凹对现代文明进程的忧患与忧虑;第三章论述作家在作品中通过以女性为主体的对生活家园的追求、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以有特殊功能可以洞察社会世情的奇异人为主体对文化家园追求的书写,并将对文化家园的追求作为“家园”问题思考的至高点,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第四章通过对作品结尾频频出现的昏厥、离去、死亡等现象的分析,以表明作家在继承现代作家优秀文学前提下做出的对文学更新的努力,表明贾平凹写作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贾平凹作品中体现的“家园意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概念,它还应该包括形而上的对人精神层面的关怀和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的思考。我们在解读贾平凹作品中“家园意识”的同时,不应该脱离漫长写作历程中作家痛苦的思考和对孤独灵魂的安抚,更不应该忽视作家对人的现实生存处境及精神困境持之以恒的关注以及对城乡转型过程中现代中国人何去何从的追问,对古老乡土文明和传统文化不断流失与破坏生发的忧思。
其他文献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
目的:为了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糖脂组分的免疫活性,本实验以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 Guerin, BCG)为原料,分离其糖脂组分,从糖脂的免疫原性和佐剂效应方面研究BCG胞壁糖脂类组分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从肝硬化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中筛选出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