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洗礼与救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日本文学在对人的生存状态积极关注的同时,也在大量地表现着死亡主题。20世纪后半叶的许多作家都在书写死亡。他们的作品要么通篇笼罩在一种沉郁不散的死亡气氛中,要么精细地描写或悲壮或凄艳的死亡场面。透过多元化的死亡场景,作家们探寻着死亡的意义。对死亡意义的探寻已经构成了当代日本文学的走向之一。作为日本“疗愈系”文学天后的吉本芭娜娜,其作品中也频繁出现死亡,但其色彩却与众不同。20世纪末,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价值出现了多元化,人文精神日渐衰落,人们所依赖的传统文化日益弱化,而新的审美价值体系尚未形成,价值观念处于混乱状态,日本社会在残酷竞争背后散发着一种享乐颓废气息,而此时作家吉本芭娜娜在一个崇尚“轻”和“解构”的时代,凝视死亡,执着生存。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地思考所谓主流的东西,而是反复琢磨如何通过展现人之共性,触发心灵的共鸣。她以笔为旗,坚守文学的精神家园,通过对死亡的书写,表达对生命的吟咏和礼赞,把对于人的关怀和悲悯化为一剂药方,救赎当下,安慰灵魂。在她笔下,鲜活的生命经历从来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色彩,相反,它会成为生活中更为强烈的一股力量。本文以吉本芭娜娜的作品为基础,通过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透视芭娜娜对于“死亡”的典型描述(主题、情节、场景等),试图探讨死亡观念在芭娜娜文学世界中的萌发与流变,更着力于分析其作品中的“死亡意象”就其审美属性而言所具有的特征,同时从人的微观心理与社会的宏观现实两个相对应的侧面来为“死亡意象”提供可能的理解方式。在由死亡反观生命的过程中,芭娜娜的作品显示的是生命的深刻困惑。在对生命困惑的体验与追问中,为孤独而绝望的生命提供温暖,为枯槁濒于沉堕的灵魂实施疗救。当“伪乐观”,“软哲学”越来越见于日常经验及文艺作品,很明显芭娜娜并不想让她的作品成为这些伪浪漫、假哲学的代言者,她也无意于去讲述那些过于绝望、冷酷的故事。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对待生命的态度,使生命避免堕入生存的悖论。这样的一种理想我们在她的小说中读到了。她的作品中所传达的生命的温暖感也许并不具备有多大的普世性,但在对她的一系列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从她感性的描述中读到了一种担当的力量,一种日常生命的温暖感,以及一种追求现世生活幸福的价值观念。这样的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当代日本其他作家拉开了距离,显示了她的作品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针对风电场汇流站并联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可能发生机间谐波环流的问题,以级联型H桥SVG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托系统等效电路分析机间谐波环流发生机理,并推导谐波环流解析式
本论文针对目前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以道路的视觉特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明确称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城市道路的重要外部因素,如何按照用路者的视觉特性布
当前,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战略。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和不断履行加入世界贸易
文章研究的防火防盗报警器以80C51单片机为核心,可以区别火灾报警和非法闯入报警两种报警类型。系统由主芯片电路、数码显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信号采集电路组成。其中数码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其有效供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必然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一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呈现出集团化的趋势,集团快速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集团。
敦煌工匠是敦煌石窟的千年营造群体,也是敦煌文化的创造者群体。敦煌工匠们在古代属于社会底层的手工业劳动者,生活贫困,地位低下,但他们都是创造了代表世界人类古代文明的敦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上了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同时制造业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为了寻找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一个城市物质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物质载体,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兴衰和变化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专业为纽带的学生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而以共同兴趣和追求为纽带的学生社团则蓬勃发展,作用凸显,成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