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农村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有限,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创收方式。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农民工进城务工,家庭留下最多的就是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发展带来压力的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一批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一现象背后引发了农民工孩子如何健康成长的新问题。通过研究分析,从实践价值方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隔代抚养儿童和非隔代抚养儿童之间的对比,分析不同的抚养方式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业和心理行为,针对不同抚养方式中的儿童现状和隔代抚养的抚养人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尝试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的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学术价值方面本研究试图依据文化资本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家庭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分析和考察在隔代抚养的条件下影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找出隔代抚养与孩子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隔代抚养和非隔代抚养儿童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隔代抚养的不利影响,丰富留守儿童研究领域的成果,为相关的政策研究和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基础。本文致力研究留守儿童隔代抚养影响问题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比较法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抚养和非隔代抚养的儿童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隔代抚养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通过对四川省X县的45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被调查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走访并进行深入访谈,以此了解更多的儿童信息。通过对回收的428分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利用SPSS软件的卡方检验和分析方法对隔代抚养儿童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差异主要在隔代抚养和非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心理行为习惯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在隔代教育和非隔代教育模式的不同,反映出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给孩子带来的教育环境不同,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为解决隔代抚养的问题,国家、政府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引导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加入到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中来,同时加强对农村孩子监护人的再教育等,进一步的改善我国留守儿童现象中存在的隔代抚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