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高一物理的内容包含高度抽象的力学概念和规律,学生学习普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高中生学习物理学科最主要的思维困难就是无法建立物理模型,无法将物理概念及规律应用到具体不同的情境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目前,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孤立的物理概念及规律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物理概念、机械地记忆物理公式和模仿教师演练习题,并没有办法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效率低,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发现和思维的能力,难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本论文以“绳球”为核心情境进行教学活动的案例设计。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和教学观的理论背景,创建真实的“绳球”物理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起步上升至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真实物理情境问题的能力。本文案例设计与传统的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教学活动案例设计通过探讨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规律,把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重力势能、瞬时速度等力学知识点综合起来,同时,与传统的高中物理复习课一样,在课堂中也穿插了一定量的习题计算;区别是以“绳球”为核心情境,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既不是实验现象简单地归纳总结,也不是纯粹的逻辑演绎推理。每次课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核心的情境问题逐步展开,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主线,尽量避免了教师按教材章节顺序“流水账”式地重复罗列知识点,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主动参与演示实验并提出假设后进行演绎推理计算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案例并不是教案,而教学活动案例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以具体的模式示范某种理想的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实践的真实情景,深入细致地叙述教学活动的进程,表达笔者对教学本质的思考。最后,对本教学案例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将本案例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作了相关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