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代,经过历任统治者的不断开拓,汉朝的疆域极为广大。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城址的基础上,汉代的各级地方城市数以千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也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在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的约束下,汉代城市形成了都城、郡国城及县邑城的等级网络体系。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地理等因素,本文将汉代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边疆地区,各区域中均有在防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可供选择。汉代自立国之初以至灭亡,都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军事形势,尤以平定七国之乱、抵御匈奴侵犯为首要,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汉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在以后的作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学习前人学说和不断的斗争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宝贵的地方城市防御思想。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移民实边和屯田戍边的边疆防御理论,在实施后获得良好效果。面对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汉朝统治者运用灵活的策略稳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获得诸多丰厚的回报。在战争频发的社会背景下,汉朝政府对城市防御能力建设相当重视。为优先保证国都的安全,实行设置陵邑的政策,都城与各地方城市之间形成了相互配合的战略防御体系。汉代各地区的地方城市防御体系在城市选址、自然屏障利用、人工防御设施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城垣建造技术、城市防御功能以及军队布防与军事后勤补给方面又有较多的差异性,边疆地区的城市更注重加强军事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