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地方城市防御体系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代,经过历任统治者的不断开拓,汉朝的疆域极为广大。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城址的基础上,汉代的各级地方城市数以千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也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在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的约束下,汉代城市形成了都城、郡国城及县邑城的等级网络体系。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地理等因素,本文将汉代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边疆地区,各区域中均有在防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可供选择。汉代自立国之初以至灭亡,都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军事形势,尤以平定七国之乱、抵御匈奴侵犯为首要,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过程中,汉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在以后的作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学习前人学说和不断的斗争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宝贵的地方城市防御思想。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移民实边和屯田戍边的边疆防御理论,在实施后获得良好效果。面对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汉朝统治者运用灵活的策略稳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获得诸多丰厚的回报。在战争频发的社会背景下,汉朝政府对城市防御能力建设相当重视。为优先保证国都的安全,实行设置陵邑的政策,都城与各地方城市之间形成了相互配合的战略防御体系。汉代各地区的地方城市防御体系在城市选址、自然屏障利用、人工防御设施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城垣建造技术、城市防御功能以及军队布防与军事后勤补给方面又有较多的差异性,边疆地区的城市更注重加强军事防御。
其他文献
通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法规文本里的保护对象:古迹、名胜古迹和古物的含义、所指范围及其转变原因的考察,结合对中国传统理念、文件制定者、社会背景、西方理念等的分析,探究
以长三角区域25个行政单元为样本,对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是否存在空间集聚趋势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趋势;在集聚模式上,上海表现出内
<正>公共廉租房制度源于对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商品房市场只能解决有实际支付能力的群体的居住权问题,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