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丹和杀虫单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方法研究了农药复合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关系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滤纸接触法,研究了呋喃丹和杀虫单对蚯蚓单一和复合作用的中毒症状及致死毒性,制定剂量一效应曲线;(2)在上述研究的同时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SOD酶、AChE酶活力进行测定,从而研究农药单一和复合作用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SOD酶活力和AChE酶活力的影响;(3)在测定酶活性的同时,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农药对蚯蚓表皮的损伤情况(4)对实验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可指示农药对环境中生物作用影响的指标。1.蚯蚓毒性试验发现:呋喃丹和杀虫单对蚯蚓具有不同的中毒症状。当两种农药复合,蚯蚓首先表现出的症状为对蚯蚓作用较快的那种农药的症状,即表现出呋喃丹的中毒症状。农药单一作用时,杀虫单对蚯蚓的致死毒性大于呋喃丹。复合体系的毒性在短时期内(24和48 h)接近或小于单一农药,而72 h则大于单一时的毒性。温度对农药的毒性有一定影响,高温更有利于农药毒性的发挥。2.呋喃丹单一作用时,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而杀虫单单一作用时,蛋白含量则表现为缓慢升高。两种农药复合处理对,低浓度抑制蛋白含量,高浓度对其则具有增加作用,规律性不如单一作用时的明显。温度对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20℃时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10℃下的情况。蚯蚓蛋白含量对农药单一和复合有不同程度的灵敏反应,能反映农药污染的早期影响。3.两种温度下,呋喃丹单一作用对蚯蚓SOD酶活力表现出相似的变化,均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10℃下各浓度处理组的SOD活力值基本上高于对照管,48 h和72 h的SOD活性相比24 h时平均增长了220%和148%。杀虫单单一作用时,SOD活性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其降低率分别为32.2%和21.2%。呋喃丹与杀虫单复合时,10℃下与呋喃丹单一作用比较相似,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高浓度抑制。但20℃时规律不明显。温度对蚯蚓体内SOD酶活力影响显著。一般来说低温下的SOD酶活力值比较高。SOD酶活力可以反应污染土壤对蚯蚓的影响,但作为生物监测指标来说,并不稳定,建议与其他指标配合使用。4.呋喃丹对蚯蚓体内AChE活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杀虫单对蚯蚓体内AchE活力的抑制并不明显。但两种农药单一作用时,随暴露时间的延长,AChE活力表现出一定的恢复现象。复合体系对AChE活力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并未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明显的恢复现象。对AChE活力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呋喃丹单→复合体系>杀虫单单一。温度对蚯蚓体内AChE活力影响显著。一般来说低温下的AChE活力值比较高。且在较低温度下,AChE活力更易恢复。AChE活力在不同温度下对农药作用反应灵敏,且规律性更明显和稳定,可以作为生物监测指标和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评价指标。5.呋喃丹和杀虫单对蚯蚓表皮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农药会引起蚯蚓体表的一些损伤,如表皮的破裂、体毛的破损和断裂等,作用一段时间后,可进一步使蚯蚓皮表裂隙增宽,皱折增多,角质层细胞疏松。虽然农药可以引起蚯蚓表皮的伤害,但是不同浓度农药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蚯蚓表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进一步提供详细的信息,可以作为土壤的农药污染监测和评价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文章对GB150.1-150.4-2011《压力容器》与ASMEⅧ-1 2015《压力容器建造规则》在产品焊接模拟试件制备和检测要求上进行了对比,以便更好地制备焊接模拟试件和控制按各标准生产
科学技术是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助推器之一,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生产中都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并且多次技术性革命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突破了新的天地。现如今,随着第
“十二五”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进行了顶层设计,集中打造“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六大内容的高原特色农业,明确了重
指出了线虫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土壤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微型土壤动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土壤线虫可以通过运动、取食和排泄等生命活动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调
从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问题途径,对企业安全培训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