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小城镇地区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小城镇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活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有6.6%的村庄水体污染严重,30%的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0.9%的地下水水质不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另外,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很不健全,农业、垃圾堆放等面源污染尤为严重,单纯的浓度控制不能解决小城镇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因而,需要探索适合于小城镇地区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控制的新方法。本研究通过居民主观评价、设置监测断面取样监测以及当地管理部门补充调查三种途径对青岛市小城镇地区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青岛市小城镇地区受污染乡镇43个,污染严重区域29个;布设的11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16.0%的监测断面受到CODCr污染,10.1%的断面受到TP的污染,8.4%的断面受到NH3-N的污染,5.0%的监测断面受到NO3-N的污染;地下水所布设的22个监测点位中,36.4%的点位NH3-N超标,13.6%的点位NO3-N超标,4.5%的点位NO2-N超标。本研究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36个污染严重乡镇进行了现场调查,摸清了小城镇地区的污染原因及污染趋势。据调查,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有88个乡镇,6000多个村庄,有43%的村庄对污水进行了收集,主要收集方式为明渠;仅有33个村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水体主要受到农业、垃圾堆放等面源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点源污染,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小城镇地区总量控制因子为CODCr和NH3-N,总量控制河段28个。同时,论文对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和模型参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确定了适合于青岛市小城镇地区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出了小城镇地区有水环境功能区划的34条河流60个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在全面掌握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有水环境功能区划河流的水环境容量,针对区域内河段的不同污染现状、不同保护级别,从水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详细的水污染控制方案:(1)青岛市有水环境功能区划且污染严重的12个河段以及被列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但未受污染的21个河段,在执行《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的控制基础上,对入河污染物总量按照河段的水环境容量要求进行容量总量控制。(2)建议对青岛市小城镇地区没有水环境功能区划但污染严重的河流或有水环境功能区划,但是未受污染或未划入饮用水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内的河段,严格执行《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2007)标准要求,加强入河污染物浓度控制。研究表明,要想全面控制青岛市小城镇地区的水环境污染,需要在浓度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对入河污染物总量实施容量总量控制。论文从水环境管理角度提出了针对青岛市小城镇地区的水污染控制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我国其他地区小城镇的水环境管理与水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