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开展家庭沙盘游戏对儿童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旨在为ODD儿童提供一种有效、深广、全面的治疗新方法,为我国儿童ODD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也为家庭沙盘游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
16名ODD患儿被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家庭沙盘游戏治疗组(简称家庭沙盘组)和儿童个体沙盘游戏治疗组(简称个体沙盘组),每组8人;在某小学筛查、诊断出与实验组ODD患儿年龄、性别和家庭结构相匹配的8名ODD患儿为对照组。实验组进行8~10次的沙盘游戏治疗,每周一次,其中家庭沙盘组家庭成员参与3~7次,治疗时间为每次90min;个体沙盘组只对儿童本人进行沙盘游戏治疗,每次45min;对照组暂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前、后用自制的ODD症状筛查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osnauppforstran,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对三组儿童进行测评,比较各组间及各组自身治疗前后的差异,对两个实验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ODD症状筛查量表总分、PSQ各维度得分、FES-CV各维度得分和EMBU各维度得分在治疗前没有统计学差异。
(2)治疗后,各组ODD症状数,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ODD治疗有效率,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符合ODD诊断的病例数,家庭沙盘组和个体沙盘组<对照组,家庭沙盘组与个体沙盘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自身对照,家庭沙盘组的ODD症状数和符合诊断的病例数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个体沙盘组的ODD症状数和符合诊断的病例数下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自身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后,PSQ的品行问题得分下降,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的因子分下降,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学习问题因子分下降,家庭沙盘组<对照组。各组自身对照,实验组在品行问题、多动-冲动、焦虑和多动指数四个因子上得分比干预前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4)治疗后,FES-CV的控制性因子分下降,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和对照组(P<0.05);家庭沙盘组矛盾性因子分下降,家庭独立性因子分上升,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个体沙盘组与家庭沙盘组/对照组之间的因子分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自身对比,家庭治疗组的矛盾性和控制性比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沙盘组和对照组所测各因子分和干预前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5)治疗后,EMBU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得分下降,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分家庭沙盘组<个体沙盘组<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高于对照组(p<0.01)、“拒绝、否认”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个体沙盘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自身对比,家庭沙盘组在干预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上升(p<0.01),“惩罚、严厉”(p<0.01)和“拒绝、否认”(p<0.05)得分比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统计学意义;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三因子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显示统计学差异(p<0.01)。个体沙盘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比干预前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因子分与前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家庭沙盘游戏疗法、儿童个体沙盘游戏疗法均能有效治疗儿童ODD;而家庭沙盘游戏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儿童个体沙盘游戏疗法。
②家庭沙盘游戏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ODD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而儿童个体沙盘游戏疗法在此方面无明显效果。
③用于儿童ODD的家庭沙盘游戏治疗的操作模式可以为儿童独立沙盘和家庭沙盘混合进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