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收集珲春-汪清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2011-2016)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2011-2014)粪便样本,经筛选后,得到拥有猎物种类信息的东北虎粪便样本56份,东北豹38份。运用显微形态学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猎物毛发指标进行测量,并建立潜在猎物毛发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以明确其猎物组成。其中同科动物(如鹿科动物)采用DNA分子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类。同时与俄罗斯同一分布区域内东北虎、豹的猎物组成及偏好结果对比分析,探究两国食性之间差异。并得到以下结果:(1)我国东北虎猎物种类11种,高捕食频率物种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狍(Capreolus capreolus)、梅花鹿(Cervus nippon)、牛(Bos tauru)、马;其中捕食结果中存在4种家养动物,且还发现马鹿(Cervus elaphus)和猞猁(Lynx lynx)这两类特殊物种。俄罗斯这一区域内猎物组成为9种,主要捕食猎物为野猪、狍和梅花鹿,家养动物仅记录出现过2种。(2)我国东北豹猎物种类9种,主要捕食狍和梅花鹿,接近总捕食频率的70%。而对于野猪捕食频率仅占5.26%,其中家养动物出现2种,较为特殊的猎物为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俄罗斯研究结果显示猎物组成为10种,其中仅梅花鹿捕食频率高达50%左右,其次为狍和野猪且捕食频率相近,家养动物仅出现1种。(3)我国东北虎、豹Pinaka指数为0.493,重叠结果介于0-1之间,且趋近于0.5,俄罗斯则为0.6-0.8,说明我国同域分布的东北虎、豹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竞争相对不强烈。(4)我国东北虎偏好捕食野猪(0.775),极力规避狍(-0.644);不同的是俄罗斯对梅花鹿(-0.698,-0.717)有强烈的规避行为。我国东北豹偏好梅花鹿(0.316)规避狍(-0.458),而俄罗斯结果则恰恰相反:偏好狍(0.291)且规避梅花鹿(-0.192)。(5)本文在显微形态学基础上,建立东北虎、豹潜在猎物毛发指标数据库,其中收录潜在猎物种类24种。对于同科类(如鹿科动物)较难判定物种采用DNA分子技术手段进行鉴别,得到东北虎同科动物显微技术误判率为18.75%,东北豹21.43%。且大部分误差出现在为狍与梅花鹿的鉴别之间。总体而言,通过对东北虎、豹的营养生态位互作关系的研究及同俄罗斯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更好的评估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存质量及栖息地利用情况,并可以此为据开展栖息地恢复及生态走廊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