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间,对黄海鱼类寄生线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剖检海鱼94种,930尾。共采集鱼类寄生线虫标本24968条,其中幼虫24045条,主要包括6型,成虫923条共12种。本文对采集数目较多的七种海鱼的寄生线虫幼虫的群落的结构、各种群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分析了线虫成虫群落的特点,其研究结果如下:1.对采集数目较多的7种常见鱼类的线虫幼虫的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宫脂属HysterothylaciumⅢ型幼虫为宿主群落中的核心种,其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数量在整个线虫幼虫群落中占绝对优势。HysterothylaciumⅣ和Anisakis I的感染率也很高,宫脂属HysterothylaciumⅠ型、Ⅱ型和针晶蛔属Raphidascaris sp.或针晶蛔样属Raphidascaroides I型为卫星种。七种鱼中,生活习性及食物结构接近的白姑鱼和绿鳍鱼的线虫幼虫群落结构最为相近,感染线虫幼虫的种类多、强度高。鱵鱼感染的线虫幼虫丰度最低。感染线虫幼虫的程度与宿主鱼食物结构有关。线虫幼虫在宿主鱼体内为聚集分布。2.对线虫成虫的调查结果显示,成虫在此次调查的整个线虫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极少只有3.7%。宫脂属线虫是成虫中的优势类群。宿主群落里发现的12种成虫中,内弯弓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duncum优势度最高,分布最广。狮子鱼宫脂线虫H. liparis n. sp.在其宿主体内为优势种群。对成虫性比的分析显示,雌虫和雄虫的比值受丰度和种间竞争的影响。以上研究表明,黄海鱼类寄生线虫的物种丰度相对较低。异尖科宫脂属线虫为黄海鱼类线虫的优势种群。该属线虫的幼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宿主的食物结构决定其线虫的群落结构。幼虫中宫脂属HysterothylaciumⅢ为优势种,成虫中内弯弓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duncum为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