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b18偶联SPIO靶向肝癌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索人肝癌细胞单克隆抗体Hab18与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的偶联方法及效果;  2、探索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下利用Hab18偶联的SPIO在人肝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模型中特异性诊断肝癌的可能性。  材料与方法:  1.制备SPIO: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SPIO纳米颗粒。  2.构建Hab18-SPIO:采用化学交联法构建Hab18-SPIO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并对Hab18-SPIO进行表征检测。  3.探索Hab18-SPIO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效果:将肝癌Hepg2细胞与乳腺癌Mcf7细胞均调至1×104/ml,1×105/ml,1×106/ml,1×107/ml,并加入Hab18-SPIO(调至Fe浓度至20ug/ml),培养瓶共孵育1小时,分别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及MRI扫描,观察信号强度变化。  4.构建荷人肝癌、乳腺癌裸鼠皮下双移植瘤模型。方法:抽取人肝癌细胞悬液(浓度为1×106/ml),0.1ml于裸鼠前腹壁皮下缓慢注射;再同样抽取乳腺癌细胞悬液(浓度为1×106/ml),0.1ml于裸鼠前胸壁皮下缓慢注射。  选用20只BALB/C裸鼠制模,18只构建荷人肝癌、乳腺癌双瘤模型成功,成瘤率90%,共获得36枚移植瘤肿块,其中实验组18枚肿块,为肝癌细胞移植瘤,位于裸鼠前腹壁皮下;对照组18枚肿块,为乳腺癌移植瘤,位于同一只裸鼠前胸壁皮下。细针穿刺裸鼠模型尾静脉,缓慢注入Hab18-SPIO后行MR扫描,测量平扫及增强,检查肿瘤的MRI信号强度、计算肿瘤的信号变化率。计算所得数据结果用16.0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磁共振扫描后处死裸鼠,剥取移植瘤肿块,行病理HE染色检查和普鲁士蓝染色检查。  结果:  1.对Hab18-SPIO进行表征检查:Peterson法测得Hab18与SPIO的结合率为93.6%,电镜观察颗粒形态均匀,动态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直径约30±5nm,ZETA电位检测证实Hab18成功偶联SPIO。  2.体外实验结果:肝癌细胞涂片普鲁士蓝染色细胞内可见大量蓝染纳米铁颗粒存在,乳腺癌细胞内仅见少许蓝染纳米铁颗粒;体外MRI成像显示肝癌细胞Hepg2与Hab18-SPIO共孵育后T2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并随着肝癌细胞浓度的增加T2WI信号递减,通过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细胞与Hab18-SPIO共孵育后T2WI信号强度亦有降低,随着细胞浓度的增加T2WI信号梯减,通过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Hab18-SPIO与肝癌细胞结合率为85.5%,与肝癌及乳腺癌混合瘤细胞结合率仅为47.6%,说明Hab18-SPIO靶向对比剂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3.动物实验结果:荷人肝癌、乳腺癌皮下双移植瘤裸鼠模型制备成功。注射Hab18-SPIO靶向对比剂后,MRI成像结果显示,肝癌移植瘤T2WI信号强度及信号变化率均有明显下降,通过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得出Hab18-SPIO发现肝癌移植瘤肿块的敏感度Sep=83.3%,特异度Spe=77.8%。病理学检查:HE染色证实所建立的双瘤裸鼠动物模型符合人肝细胞癌及乳腺癌。病理普鲁士蓝染色检查可见肝癌移植瘤肿块内见大量蓝染的纳米铁颗粒,而乳腺癌肿块内仅见少量纳米铁颗粒。  结论:  1.通过化学交联法可构建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靶向MR对比剂Hab18-SPIO;  2.在体外细胞水平,Hab18-SPIO靶向MR对比剂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备较好的靶向效应;  3.在小动物模型水平,Hab18-SPIO靶向MR对比剂对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具备良好的靶向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