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自然产生巨大的破坏,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并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本文从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看待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人类行为偏好如何影响全球气候保护方案(政策)的制定,以及信息公开机制对全球气候保护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或合作行为产生的影响,为此,全球合作减排行为的实验对设计一个世界各国共同遵守实施的全球气候保护方案是十分有意义的。全球气候保护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国的大气环境公共品博弈过程,在这个博弈过程中,世界各国是否存在故意搭便车行为,世界各国的减排决策信息、收益信息以及社会偏好如何影响世界各国参与减排的行为。同时,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研究全球合作减排行为,将全球划分为10个国家或地区。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十位被试者参与的全球合作减排行为的计算机人文地理学实验,并借助CINCIA模型实现全球合作减排行为实验的核心计算功能,初步掌握所有被试者的个人社会偏好,分析这种社会偏好对全球合作减排行为产生的影响,解读各国在全球减排问题上的行为差异,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公布不同类型信息,探讨信息公开机制如何影响全球合作减排行为。本实验共招募了20名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是专家组,第二组是公众组,每组都参加了四场全球合作减排行为的实验,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下列结论:(1)专家组被试者的搭便车行为比公众组的严重,公众组的合作水平比专家组的高。在专家组的十位被试者中有70%存在搭便车行为,有10%存在完全合作行为。在公众组的十位被试者中只有40%存在搭便车行为,也有40%存在条件合作行为,其余的20%由存在搭便车向合作转换的倾向。(2)全球合作减排行为实验受整个团队的个人社会偏好影。如果团队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就很难实现2100年的温控目标,这样,被试者收益就比较低。如果团队倾向于合作,即使不公开任何信息也能实现2100年的温控目标,且被试者实验收益比较高。(3)被试者的身份会影响搭便车行为。被试者作为个人存在严重的搭便车行为。但是,同样的被试者作为政策决策者,他们会综合考虑本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实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来调整各个阶段的减排的力度,发现搭便车行为会减少。(4)信息公开会减少搭便车行为,公布的信息会促使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会加大减排的力度,对全球合作减排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单独公布收益信息会减少搭便车行为,各个国家或地区会加大减排的力度,有利于促进全球减排合作,单独决策信息的公开会让被试者向反方向决策,二者同时公布有利于提升全球减排合作水平。(5)信息公开程度越高,到2100年的全球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越低,越低于2℃的温控目标,被试者的实验收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