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风险调查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长期照护(LTC)是指对那些因慢性病、精神疾患或其他严重残疾而不能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所实施的一项照顾措施,可以通过居家、护理院等途径得以实施。居家护理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庭,由其家庭成员或社会服务人员提供照护服务,是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模式的首选。压疮是骨隆突部位的软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而出现的局部损害,是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所造成的皮肤和基底组织的局限性损害。压疮的发生引起疼痛、导致活动限制及舒适改变,甚至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由于罹患多种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生存质量下降,常常合并压疮发生。国外学者对住院及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研究者更关注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对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与压疮影响的报道鲜见,也很少有学者对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发生风险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本研究以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和分析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评估压疮发生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策略。为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临床、社区及居家照护服务的参考。   目的:通过对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人口学与疾病特性、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调查,了解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状况,分析探讨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影响因素,以期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及寿命。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金华市市区和农村各随机选择3个社区的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系统文献回顾查阅,设计调查问卷,并以此进行数据收集。全部内容由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现场评估后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生存质量(EQ-5D量表)、自理能力(ADL、IADL量表)分析、压疮发生风险(Norton评估量表)及发生情况。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13.0录入,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本调查显示,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率为25.77%;其中Ⅰ期压疮为33.33%,Ⅱ期压疮为49.57%,Ⅲ期和Ⅳ期压疮分别为14.96%和2.14%;52.14%的压疮发生在卧床1周至1个月之间;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185处(79.06%)、髋部84处(35.90%),足跟48处(20.51%)。(2)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人口学和疾病特性与其压疮发生有关,其中性别、年龄、体重、婚姻状况、卧床时间与分级、慢性病等7个因素与压疮发生相关(P<0.05)。(3)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其压疮发生相关,压疮组ADL总分47.19±24.20、IADL总分4.40±5.20,明显低于无压疮组(P<0.05)。(4)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生存质量与其压疮发生无明确相关,压疮组和无压疮组在行动、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焦虑/抑郁、疼痛/不适5个维度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组VAS评分为40.41±33.087,无压疮组VAS评分为43.29±28.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orto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得分与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有关,二组老年人各条目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压疮组总分10.61±3.50,低于无压疮组总分13.56±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分级、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是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1)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率高,以Ⅱ期居多。(2)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人口学与疾病特性、生活自理能力、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情况与其压疮发生有关。(3)卧床分级、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压疮发生危险因素是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议:在家庭护理中,可以及早介入预防干预,采取评估压疮危险程度、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护皮肤、加强长期照护老年人照顾者健康宣教等措施来减少压疮发生,减轻压疮严重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其他文献
随着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部队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部队全面建设.要科学高效做好新时代部队管理工作,必须找准新的职能定位,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