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对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为特点。虽然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价值,但是由于其本身治疗时间窗的因为,溶栓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研究与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意义重大。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钙离子的超载等多个病理过程。所有上述因素均可以导致神经元的死亡、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等。血脑屏障完整性的破坏在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梗塞后出血转化、脑水肿和微循环的损害密切相关。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作为血脑屏障基底膜中的重要细胞外基质成分,该指标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血脑屏障基底膜的破坏程度。脑梗死后MMPs(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TIMPs(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之间表达的失衡与血脑屏障基底膜的降解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脑梗死后MMPs与TIMPs的表达,可能对于维护血脑屏障基底膜完整性起到重要作用。   近期研究表明,黄体酮对脑损伤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其可以明显减轻脑组织含水量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至今其机制仍不清楚。为进一步探讨黄体酮的神经保护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与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相似的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脑梗死后和黄体酮干预后脑组织中MMP-9、TIMP-1、Ⅳ型胶原表达情况来探讨黄体酮对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并进行如下研究。   材料与方法   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清洁级,体重250~300g,共120只。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HBC溶剂治疗组和黄体酮治疗组。假手术组12只,后三组每组设24h、48h、7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将线栓插入右侧大脑中动脉并保留线栓。造模后大鼠从麻醉中苏醒后,其左上肢屈曲、行走时向左侧旋转及左侧肢体瘫痪时,视为造模成功。黄体酮治疗组于术后腹腔注射黄体酮15 mg/kg体质量1次,以后每天1次;HBC溶剂治疗组给予等体积的环糊精溶液治疗;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对照;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亦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对照;分别在脑梗死后24h、48h及7d时处死大鼠,每组每个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行脑含水量测定,剩余6只大鼠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组织切片HE染色后,在普通光镜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在脑梗死后24h、48h、7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梗死后24h、48h、7d时MMP-9、TIMP-1和Ⅳ型胶原在梗死灶周围皮质缺血半暗带中的表达。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组同一时间点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取α=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1各组梗死侧大鼠脑大体观察   梗死侧大鼠脑组织颜色明显苍白,梗死病灶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符合。大脑冠状切面表现为右侧梗死区组织较左侧体积增大,水肿程度较明显。黄体酮治疗组较HBC溶剂治疗组和模型组病灶范围相对较小。   2 HE染色分析   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形态学异常;在HBC溶剂治疗组和模型组病灶周围皮质可见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和坏死较严重,可见空泡变性及核固缩,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间质水肿明显,并且有炎性细胞浸润。黄体酮干预后有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3 MMP-9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MMP-9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MMP-9蛋白在假手术组的表达强度较低,HBC溶剂治疗组MMP-9蛋白的表达规律与模型组相同,表达均于梗死后24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7 d后开始下降。且两组在脑梗死后24h、48h、7dMMP-9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黄体酮治疗组MMP-9蛋白的表达强度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与HBC溶剂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h=15.431、F48h=35.374、F7d=23.620,均有P<0.05)。   4 TIMP-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TIMP-1蛋白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亦呈现棕黄色。TIMP-1在假手术组几乎未有表达;而在模型组梗死后24h达到高峰,48h后开始下降;HBC溶剂治疗组与模型组的表达规律相同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黄体酮治疗组亦同此规律,但TIMP-1蛋白表达均低于HBC溶剂治疗组与模型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F24h=52.385、F48h=48.275、F7d=60.649,均有P<0.05)。   5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Ⅳ型胶原主要表达于微血管基底膜,呈棕黄色线状。假手术组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其它各组(F24h=10.898、F48h=20.345、F7d=49.546,均有P<0.05);模型组、HBC溶剂治疗组及黄体酮治疗组Ⅳ型胶原的表达均随梗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模型组与HBC溶剂治疗组在缺血后各个时间点Ⅳ型胶原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黄体酮治疗组Ⅳ型胶原的表达在相应高于模型组及HBC溶剂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h=20.345、F48h=49.546、F7d=68.512,均有P<0.05)。   6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   模型组和HBC溶剂治疗组在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增高(F24h=15.921、F48h=37.331、F7d=11.401,均有P<0.05);HBC溶剂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1;而黄体酮治疗组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则较模型组与HBC溶剂治疗组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F24h=15.921、F48h=37.331、F7d=11.401,均有P<0.05)。   结论:   1.脑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MMP-9的动态变化在时间上保持一致。   2.黄体酮可通过调节MMP-9/TIMP-1平衡进而减少微血管基底膜Ⅳ型胶原的降解,实现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减轻脑水肿程度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接待工作中,秘书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受人欢迎的“不速之客”,如上门推销产品的、强行摊派或募捐的、拉广告或要求赞助的,也有以上访为由企图达到不正当目的的无理取闹者。